環球快訊:KF-21即將首飛,四代半戰機的“西方不亮東方亮”
日前,韓國公布了KF-21戰斗機001架原型機的地面測試鏡頭。
在6月份,韓國國防部官方出版物《國家日報》(Kookbang Ilbo)就曾報道,韓國自主研發的KF-21戰斗機首架原型機即將于7月首飛,并進入試飛階段。
(相關資料圖)
這一報道透露,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已經造出了6架試飛樣機和2架地面測試樣機,其中一架編號為004的原型機是此前從未曝光過的雙座型。
KF-21-004
韓國國防部表示,目前KF-21已經完成了95%的飛行前地面試驗;在KF-21正式投入使用之前,6架試飛樣機將進行2000架次以上的試飛。預計將在2026年開始批量生產并投入服役。
在歐洲各國五代機空中力量幾乎被F-35“一統江山”的今天,這條新聞頗為引人注目。從五代機到六代機的進展來看,歐洲一眾老牌航空強國的戰機項目紛紛“難產”;反倒是航空工業技術能力“差強人意”、研發工作長期依賴美國的韓國在“悶聲發大財”,這背后的路線值得思考。
01.從“冷板凳”到亮眼的四代半
KF-21是韓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戰斗機。研制之初,韓國的計劃是用其替代韓國空軍老舊的F-4E和F-5E/F等型號。
2012年10月30日,韓國空軍F-4E在Max Thunder12-2演習期間從韓國群山空軍基地起飛。
韓國F-5E“虎”式戰斗機
這個項目早在2001年就首次提出,當時被稱為“KF-X”。韓國空軍一開始想把它打造成比肩F-22的第五代隱身戰斗機。起初KF-X項目進展緩慢——畢竟以韓國有限的航空工業能力,甚至連韓軍政府和軍方也有很多官員認為這個項目不大可能成功,未來的戰斗機還得看美國的臉色。
一直兜兜轉轉到2010年,印尼宣布以“入股”形式參加KF-X項目,才推動韓國真正認識到這一項目依然相當有價值。當時印尼政府表示將出資20%,并計劃采購數十架。
但接著,KF-X又經歷了單發雙發之爭、美國拒絕轉讓核心技術、機身布局多次重大修改等一系列波折。期間,韓國空軍甚至早早簽下了F-35的采購訂單。
但就在大家都以為這個項目再度面臨流產的時候,2021年4月7日,KF-X項目第一架原型機正式下線并被命名為KF-21。這一名字寓意為“21世紀保衛朝鮮半島的國產戰機”,綽號“獵鷹”(Boramae)。時任韓國總統文在寅親自主持了該機的下線儀式,足見對這一型號的重視程度。
KF-21以其頗具隱身特征的外形設計吸引了全球的矚目。很多人直接將其稱為“韓國的第五代戰斗機”。
不過,雖說是“自主研發”,但僅從外形來看,KF-21依然處處都是洛馬的影子。其氣動布局和外形與同為洛馬出品的F-22高度相似,機頭正面和側面與F-22儼然“孿生兄弟”。不同的是,隨后韓國官方放出的KF-21照片顯示,該機雷達罩和機體表面的各種艙口蓋都沒有鋸齒或者遮擋結構,進氣道也缺乏隱身考慮,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直接布置在艙蓋前方,甚至該機目前都沒有內置彈艙,只有一個預留的內置彈艙空間,所有的武器都需要外掛使用。
KF-21和F-22的比較
這些“不修邊幅”的細節無疑顯示出該機并沒有將隱身性能作為最優先的設計理念。一些航空媒體評論,KF-21最多只能算四代半戰機。
此外,從公開的設計數據來看,KF-21的外形尺寸、起飛重量和作戰半徑等數據與全球目前現役的多款第五代戰斗機也有著較大的差距——即便翼展與長度略大于F-35A,但是最大起飛重量比F-35A輕6.1噸,內油少2.9噸。
KF-21
盡管設計上有著各種“不禁細看”的部分,但作為一款21世紀第三個十年才推出的戰機,KF-21依然裝備了各種先進的航電與傳感器。有源相控陣雷達、IRST、EOTS、綜合電子戰系統等系統應有盡有,而座艙內也裝上了時髦的“玻璃座艙”。外加美國方面提供的全套外掛武器——如果將其定位為一款四代半戰機,作戰能力算得上亮眼。
02.“被迫”自主研發核心系統
此前,韓國政府在從洛馬公司采購40架F-35A戰斗機時,部分合同條款曾涉及KF-21的技術轉讓。其中有4項技術被視作KF-21開發所需的“核心技術”: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射頻(RF)干擾機、光電瞄準吊艙(EO-TGP)和紅外搜索與跟蹤(IRST)系統。
但是美國國會認為這些技術過于敏感,因此這些技術轉讓沒有獲得通過。此后,韓國國防科學研究院與韓華系統公司(Hanwha Systems)啟動了專為KF-21研發的AESA雷達項目,并在2020年,也就是被美國拒絕出口的4年后,獲宣告自主研制AESA雷達成功。
KF-21雷達
此后,韓國宣布,將在韓國自主研發的多款裝備上裝配韓國自主研發的AESA雷達系統,包括韓國海軍的“蔚山”級護衛艦、下一代驅逐艦等。
而為了保護這些核心技術,韓國也要求與KF-21有關的任何出口的裝備系統都必須由韓國工程師維護。例如,出口到印度尼西亞的KF-21如遇到雷達和其他敏感子系統需要維護時,必須由韓國工程師監督。
目前看來,韓國非常重視KF-21的研發與銷售工作。韓國國防部表示,在完成例行地面和航空電子設備測試和檢查之后,這6架KF-21原型機將承擔不同類型的試驗和評估任務,以加快試飛和交付進度。以一款準五代機來說,如果真的能在4年內如期完成測試并交付部隊,這樣的推進速度算得上相當驚人。
03.“小步慢跑”的研發策略
而2026年的交付與批生產也并非KF-21的終點。事實上,從其技術狀態可以看出,韓方為了追求進度,大量采用了成熟的貨架產品與現有技術。對于技術難度較大的隱身外形和內埋彈艙等設計,則采用預留等方式,待下一技術狀態再行升級發展。
這樣的設計思路與我國“梟龍”的研發與進展思路似乎如出一轍。據媒體報道,目前KF-21的技術狀態只是Block-I型,韓國計劃在Block-II階段對機身的隱身涂層和修型進一步完善,同時集成地形跟蹤匹配新技術,并增加更全面的對地打擊能力。
而到了計劃于2030年開始的Block-III階段,KF-21將啟用內部武器彈艙,采用更先進的復合隱身技術和更強大的雷達傳感器。機身表面突出的IRST與EOST光電瞄準系統也將升級為內埋設計……甚至打算采用機翼前緣布置保型AESA天線以使其具備無人機遙控/協同作戰能力,達到完整的五代機標準。
不難看出,KF-21的規劃可謂雄心勃勃。不過和歐洲對比,這樣的計劃已經是相當穩扎穩打。可以作為對比的是歐洲地區:由于美國拒絕對韓國進行關鍵技術轉讓,KF-21采用的大部分先進航電系統和雷達傳感器等產品都來自歐洲,而歐洲各國自己的下一代戰斗機大部分還停留在PPT甚至模型階段,鮮有真正拿得出手的產品問世。
雖然韓國并不具備完備的航空工業能力,但當項目需求明確后,韓國軍方出于對自身的航空工業能力的清醒認識,并沒有一味追求大而全的先進指標,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以小步快跑的方式穩扎穩打,在保證進度的同時,也為未來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KF-21 BlockI主要參數
翼展:16.9米
機翼面積:46.5平方米
展弦比:2.7
長度:11.2米
高度:4.7米
空重:11.5噸
最大起飛重量:25.6噸
內油:5.4噸
發動機推力:220KN(兩臺F414-GE-400)
雷達:X波段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1088個T/R模塊,單個組件峰值輸出功率超過13瓦
光電球:Skyward IRST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市場消費排行榜
-
2022-07-12 09:07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市場消費熱門推薦
-
2022-07-12 09:07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