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性超材料打破全息術的障礙 當前速遞
(相關資料圖)
“元”一詞表示超越或超越的概念。當這個想法與材料相關時,我們指的是“超材料”,它們是合成生產的物質,具有我們周圍環境中不自然存在的特性。超表面以其輕質和纖細的特性而聞名,作為集成到移動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設備中以促進全息生成的潛在成分,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超表面具有固有的局限性,例如其存儲信息的能力有限以及僅在可見光譜內生成全息圖的能力。
由浦項科技大學(POSTECH)機械工程系和化學工程系的Junsuk Rho教授以及機械工程系的Joohoon Kim組成的研究小組已經實現了適用于這兩種材料的元全息圖的生成。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Nanoscale Horizons》上。
全息圖生成僅限于可見光譜范圍,主要歸因于大多數物體在紫外線范圍內表現出的光吸收。然而,研究團隊通過在超表面中加入一層特殊配方的氣體成分薄層,有效地解決了這一挑戰,從而在可見光和紫外線區域內實現了全息傳輸效率的顯著提高。此外,該團隊還完成了將兩個不同的全息相位分布編碼到單個超表面上。光的偏振特性控制其在空間中的傳播。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在可見光和紫外光譜區域生成元全息圖的方法,克服了先前的限制。他們還設計了一種方法,利用偏振特性和液晶,將兩個不同的全息相位分布編碼到單個超表面上,從而在安全技術中產生潛在的應用。
利用這種現象,該團隊的方法能夠為順時針圓偏振光和逆時針圓偏振光提供全息信息,有效地將編碼到超表面上的信息量增加一倍。
為了便于實際實施,該團隊采用了液晶(手機和液晶顯示器中常用的組件),可以方便地操縱光的旋轉方向。實驗結果表明,在沒有電場的情況下,光呈現順時針旋轉,從而產生A型全息圖。
相反,施加電場會引起不同的光旋轉方向,從而生成B型全息圖。本質上,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能夠根據電場存在與否呈現不同全息圖的設備。
領導這項研究的Junsuk Rho教授強調了這一突破,他評論道:“這項研究的意義重大,因為它克服了僅適用于可見光區域的元全息圖的局限性,并且我們已經實現了在兩種情況下同時生成元全息圖——可見光和紫外光域。”他補充說,“這種超表面在防偽措施、身份識別和護照等安全技術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市場消費排行榜
-
2023-06-27 17:49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市場消費熱門推薦
-
2023-06-27 17:49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