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熱訊:俄對烏首次使用人工智能武器大規模無人機精確打擊時代來臨
中國航空報訊:近期,俄軍在特別軍事行動中首次使用無人機蜂群,出動“天竺葵”-2無人機對位于尼古拉耶夫州奧恰科夫的烏軍目標實施了密集打擊。此前,“天竺葵”-2還成功攻擊了設在敖德薩港的烏軍南方司令部。
(資料圖)
在此次行動中,針對烏克蘭已經獲得了美國的“國家先進地空導彈系統(NASAMS)”威脅,俄軍“柳葉刀”-3無人機也摧毀了烏軍的防空指揮所、警衛連連部和燃料庫。據悉,共有約20架“天竺葵”-2和“柳葉刀”-3參與行動,而且兩種無人機在執行任務時成功實現了互補。這是俄軍首次在戰場上密集使用自殺式無人機,引發了烏軍高層的恐慌。
公開資料顯示,“天竺葵”-2長3.5米,翼展2.5米,航速可達到每小時180千米,在7500米高度飛行時的航程超過1000千米。這款無人機重200千克,戰斗部重50千克。它使用汽油發動機,滯空時間可達12小時。“柳葉刀”可謂新一代自殺式無人機,擁有“柳葉刀”-1和“柳葉刀”-3兩個版本。專家認為,兩個版本的“柳葉刀”均為世界頂尖的自殺式無人機,它們擁有相同的設計,區別僅在于飛行時長和戰斗部重量不同。“柳葉刀”配備電動機,飛行時幾乎不發出噪音。電動機位于機身尾部,與推進式螺旋槳連在一起。“柳葉刀”-1配備重1千克的殺傷爆破戰斗部,整機起飛重量僅5千克。“柳葉刀”-3重12千克,戰斗部重3千克。目前,俄軍在特別軍事行動區使用的是“柳葉刀”-3的改進型號,戰斗部增加到了5千克。“柳葉刀”-1和“柳葉刀”-3依靠地面彈射裝置彈射起飛,它們的飛行速度可達到每小時80至110千米,滯空時間為30至60分鐘。
自殺無人機體積小、造價低廉,更容易達成突然性,外軍展開研制自殺無人機爭鋒
2019年,世界上大約有30多個國家已研制出了50多種類型無人機,有50多個國家裝備了無人機。美國、俄羅斯、土耳其、英國、法國、以色列、伊朗、南非等國家都非常重視無人機的生產,研制達到各種陸海空平臺將來裝備隱身無人機、微型無人航空器、潛射無人機、無人干擾機、攻擊型無人機、反雷達型攻擊性無人機、武裝無人機等,以便更好地執行戰略、戰役和戰術多樣化任務。
2022年將是無人機與反無人機的元年,外軍開始緊鑼密鼓研發無人機與反無人機系統武器,測試無人機與反無人機系統武器實戰性能此起彼伏,無人系統武器演練風起云涌,在未來作戰中無人機作為異軍突起的“新生力量”,必將拉開無人機與無人機大戰的帷幕。
2021年10月,美國國防部先進計劃研究局首次成功使用一架C-130運輸機回收臂在飛行中捕獲了一架X-61“小精靈”小型無人機。根據現場畫面顯示,“小精靈”無人機與從C-130運輸機貨艙內伸出來的回收臂進行了對接,然后收起機翼,再由回收臂將其運送到機艙內。下一步,美國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實現從航母起飛的不同型號艦載機成為發射無人機的空中移動平臺。美國通用原子公司開發的代號為“長鉤”無人機,可以攜帶空對空導彈,從大型無人機或艦載機上發射,沖入敵方航母編隊空域,通過人機交互,既能對敵方空中目標開火,實施打擊,也能作為第一梯隊發起攻擊,還能成為轟炸機、運輸機、預警機、空中加油機等的忠誠僚機。
2021年2月,俄媒首次披露“獵戶座”隱身無人機在敘利亞實戰的畫面,公開了該機用沙漠涂裝向地面恐怖分子目標設施進行自主精確打擊的場景。俄軍工單位正在為俄空天軍研發“閃電”多功能無人駕駛系統,該系統的噴氣式無人機可以從載機平臺成群投放,可以配合載人戰機摧毀敵軍防空系統或遂行電子戰或獨立執行摧毀敵軍防空系統任務。俄羅斯科研生產聯合體開發了LAOP-500無人機,打擊5千米內的目標,續航達20分鐘,可用來對抗敵方人員、非裝甲車輛以及重型裝甲車輛。
2022年,除了2022年2月24日開始的俄烏軍事行動沖突,也有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新的軍事行動沖突。俄烏軍事行動沖突,2022年7月31日,俄羅斯在慶祝海軍成立326周年之際,黑海艦隊總部遭到了一架來自烏克蘭無人機的襲擊。阿塞拜疆不僅僅利用TB-2無人機,對于亞美尼亞的據點發動了精確打擊,而且還使用從以色列引進的“哈洛普”自殺無人機,襲擊了亞美尼亞裝備的S300PS遠程防空導彈的火控雷達設備。阿塞拜疆采購以色列的“哈洛普”無人機,利用自身攜帶的戰斗部發起打擊,是在“哈比”無人機基礎上改進的型號,具備長時間的滯空能力,采用多架無人機聯合作戰的行動。
以色列是無人機領域真正的先驅,研制的“螢火蟲”“云雀-I”“英雄”“蒼鷺”等型號無人機不僅先進,而且還出口其他國家。以色列制造的新型自殺無人機“哈洛普”,可在目標區域盤旋6個小時,發現目標后飛向并撞擊目標,引爆其重33磅(約15千克)的彈頭。
2022年9月,伊朗軍方公布了一款能夠襲擊他國境內目標的新型名為“阿拉什”-2自殺式無人機。關于該機的信息數據伊朗方面并未做過多透露,能夠了解到的信息是“阿拉什”-2采用了慣性制導,以及衛星修正的方式為其提供制導。此外,“阿拉什”-2無人機的打擊半徑也高達2000千米,單從航程方面就能夠看出,這款自殺式無人機確實具備相當強悍的實力。
日本自衛隊裝備的無人機主要有RQ-4“全球鷹”長航時無人機和“掃描鷹”小型無人機,另外還有一些部隊訓練用的靶機。日本將在下一財年(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尋購攻擊型無人機,從2025財年起將列裝數百架進口和國產無人機。報道稱,日本將考慮購買的型號包括以色列的“哈洛普”和美國“彈簧刀”巡飛彈,土耳其的TB-2察打一體無人機也被視為可能的選項之一。日本將在測試后作出購買和裝備的決定。
無人機成為反恐常態化利器,隱身無人機蜂群突防防不勝防
從2001年“9·11”事件發生后至今,美國戰略重心基本是反恐作戰行動21年。前10年,美國打擊塔利班,擊斃本·拉登;后11年,美國打擊“基地”組織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
21年來,無人機成為美國反恐利器。奧巴馬時代美國政府稱,無人機對巴基斯坦部落地區恐怖分子的打擊頻率提高了10倍。從2009至2015年12月31日,美國發動了473次空襲,大部分是無人機攻擊,打死2000余名恐怖組織“武裝人員”。
美軍使用無人機秘密在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開展有針對性的反恐怖行動,精確打擊、定點清除“基地”組織的不同級別頭目: 2002年11月4日,美國中情局官員接到情報,得知拉登的助理、也門“科爾”號驅逐艦爆炸案主犯、“基地”頭目哈里斯,正與幾名手下乘坐一輛越野車高速行駛在也門西北部地區。根據線索,美軍“捕食者”無人偵察機很快發現了目標,實時把紅外線圖像源源不斷地傳播到某個遙遠的地面指揮站,隨后它根據地面指令向那輛越野車發射了“地獄火”導彈,將那伙“基地”分子全部殲滅。2015年,“基地”組織高級頭目納德哈里與另外三人在車中被美國無人機炸死。2016年7月,美軍一架無人機在阿富汗發動空襲,炸死了巴基斯坦塔利班的一名高級領導人。這位塔利班領導人曾經參與了2014年襲擊巴基斯坦一所學校的行動。那次襲擊是巴基斯坦發生的最為恐怖的襲擊之一。美國無人機2018年5月15日在也門南部的舍卜沃省,襲擊兩輛“基地”組織的汽車,造成至少4名阿拉伯半島分支恐怖分子被當場炸死。
總而言之,美國無人機反恐作戰行動實踐證明,無人機命中精度越來越高,現正向自主控制方向發展。未來幾年內,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并不意味著反恐作戰行動結束,無人機必將成為打擊“伊斯蘭國”和新的“基地組織”的利器。
無人系統尤其是無人機可以充分利用其機動能力強、成本低、隱身性能好的優勢,在惡劣條件、高風險環境中執行作戰任務,降低有人部隊執行任務的風險。在未來作戰中,由于最前沿的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將不斷被物化于信息化武器平臺中,武器平臺將呈現出隱身化、微型化、精確化、智能化、遠程化、全天候等特點,這些都將為達成作戰的突然性提供了新的可能。如今,無人機正向隱身、無聲、微型、欺騙干擾方向發展。雖然目前無人機的隱身技術還處于發展階段,但是隨著隱身技術的不斷完善,無人機的隱身性能必將得到提高,再加上機身體積較小,空射隱身無人機蜂群突襲,防不勝防。
近年來,世界很多國家正在積極推進5G網絡建設,全世界5G基站的數量持續增長,5G推廣應用層出不窮,享受5G服務的用戶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5G也不斷被運用于軍事領域,不但能大幅度提升戰場通信能力,還將大大提高未來人機(機器人無人機)信息交互反饋速度,無人機不僅能將戰場圖像影像實時傳送到操控員那里,而且一個操作員可以控制一個或者數個空射無人機,必將顛覆現代空戰模式。2019年,五角大樓要求國會批準95億美元用于購買3500臺包括無人機等各種類型的無人設備。美陸軍在舉行“2021融合”演習中,利用AI(人工智能)能夠在幾秒鐘內把前沿行動中的小型無人機傳回的目標數據輸入與直升機、地面車輛、攻擊武器和間瞄射擊、直瞄射擊的射手相互連接起來,旨在完善新的攻擊和戰爭策略,以“快速進攻和戰斗”探索多域作戰新模式。
除了空射無人機蜂群外,有的國家已經開始從驅逐艦、潛艇、航母等海上平臺發射無人機,實現艦載無人機與有人機和艦載武器平臺的融合,拓展了海上偵察范圍。美軍最早的潛射無人機是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聯合研制的“海上搜索者”潛射無人機,1996年美國海軍從“阿什維爾”號潛艇成功試射該無人機,潛艇在潛航狀態下伸出天線對無人機進行遠程遙控,實時操控無人機執行監視、偵察、搜索、武器瞄準、戰損評估等任務,也可以對敵方目標進行輕度攻擊。美國海軍宣布為潛艇部隊采購120架“黑翼”10C無人機,供作戰使用,以提升跨域指揮控制能力。不同于使用魚雷管發射,“黑翼”10C無人機由潛艇或無人潛航器發射時,先從水下將裝有該型機的容器罐彈射入水,后者上浮至水面后再將無人機發射升空。公開資料顯示,“黑翼”10C無人機具備跨域指揮控制中繼能力,可連通水下潛艇、水面艦只和無人潛航器等裝備平臺,具備與同一區域內同系列無人機的互操作功能。美國海軍在對“黑翼”系列無人機進行多次測試中,通過潛艇從水下發射、控制“黑翼”10C無人機對視距外海上目標進行定位,并將定位信息回傳潛艇,隨后進行模擬打擊。
相關國家也在緊鑼密鼓加緊研發利用海上、空中載體發射無人機技術,以期實現機動中人機(無人機)一體化作戰。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市場消費排行榜
-
2022-10-11 15:46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市場消費熱門推薦
-
2022-10-11 15:46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