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大伊人,亚洲一区二区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爱影,www亚洲精品,黄色在线免费观看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亚洲人人舔人人

中國航展直播間 大咖共敘航空產業發展

航空工業哈飛副總工程師 楊廣朝 航空工業試飛中心試飛員中心副主任 陳明航空工業試飛中心AG600飛機機長 趙生 航空工業航宇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鐘華 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亞太區總裁 徐軍 航空機載電力系統事業部部長,航空工業電源黨委書記、董事長 楊衛平 GE全球副總裁、GE中國總裁、GE航空集團大中華區總裁 向偉明 航空工業西飛民機“新舟”60多用途飛機總設計師丁亞修


(相關資料圖)

——2022年第十四屆中國航展直播間采訪實錄摘編

編者按:

中國航空報訊:2022年第十四屆中國航展期間,中國航空報社新聞直播間邀請十幾位國內國際航空領域知名管理者、技術專家、飛行員等,圍繞企業發展與參展情況、航空領域新技術研發、市場展望、飛行試驗等進行分享。本報以專版的形式對直播間采訪內容進行節選呈現。登錄中國航空新聞網,可觀看完整采訪視頻。

波音與中國民航共成長

波音民機集團大中華區市場銷售全球副總裁 高思翔

波音進入中國50年,與中國的合作,我們非常高興看到中國的航空公司從小到大,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中,波音全程參與并見證了幾乎每一步發展,也非常高興今天波音已經成為中國民用航空市場的主力。

波音在中國已經交付2000架飛機,第一個1000架飛機交付花了40年,第二個1000架飛機交付只花了5年,從這里能看出中國航空市場的發展速度。全球有超過10000架的飛機有來自中國供應商的零件,這也是波音與中國航空工業和民航深度合作的證明。

疫情對全球航空業影響巨大,隨著各國防疫政策越來越有經驗,我們看到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旅行一旦恢復,航空業恢復的韌性非常強勁,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波音有全系列的產品來幫助航空公司在疫情中渡過難關,因為航空公司在疫情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靈活性、效率和經濟性,全系列產品在設計之初就是幫助客戶,在安全性、效率、可靠性方面提供最好的平衡。

波音最近剛剛發布了2022年全球民用航空市場展望,預測整個中國地區未來20年將需要8500架民用飛機,我們對全球市場、中國市場非常看好。

這次航展,我們與京東航空一起帶來了全世界最受歡迎的737-800標準機身的客改貨飛機。這架全貨機就是由日常乘坐的737普通客機改裝而成,我們在中國有13條737-800客改貨生產線,占了全球所有客改貨生產線的絕大部分。

由于貨運業務增長跟電商高速發展分不開,現在整個中國電商體量已經達到美國的2.5倍,是全球最大的電商,而且復合增長率也非常高。預計在未來幾年,電商將會以較快速度發展,電商高速發展帶來的就是整個快遞業和物流業,快遞和物流快速發展,需要全貨機來支撐。現在,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范圍內,都有越來越多客戶選擇將客機改成貨機,波音剛好在貨機領域有最強的技術實力和產品服務,在整個全球范圍內,整個航空業90%以上的運力都是由波音的貨機提供。

國產民用直升機發展空間廣闊

AC312E是哈飛研制的一款中型雙發多用途直升機,應用范圍非常廣泛。這款直升機在原先哈飛H425直升機基礎上換裝了大功率低油耗的阿赫耶2H發動機,也換裝了高度集成的航電系統,2016年7月首飛,2019年12月取得中國民航的型號合格證,進入了國內市場。這款直升機主要的優勢在于它的高溫、高原性能比較優越,平原的經濟性比較好。這款直升機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構型非常多,并且具有完善的本土化的售后服務體系,所以這款直升機在國內中型直升機市場有非常強的競爭力。目前在這款直升機上我們主要開發的應用構型有警用執法,首批交付的6架機用戶大部分用于警用執法。

未來的另一個方向就是搜索救援,這款直升機是4.5噸的直升機,可以加裝搜索的設備,包括搜索燈、吊艙,包括絞車,還有空中廣播。有了這些設備之后,在發生山體滑坡,地震、洪災或近海的船只災難或失事,這款直升機都可以實施搜索,可以定位受困人員,通過電動絞車透過救生員去救助傷員。

還有醫療救護功能,隨著經濟發展,這個方向需求也越來越大,比如剛才說的自然災害情況下,有人員受困,有人員受傷或者有病患發生重大疾病時,我們有一個構型,加裝了模塊化式的救援單元、醫療單元,可以對傷員進行緊急救治。我們在這個平臺上后續還要開發通用運輸、VIP運輸、森林防火和其他構型。

AC312E在這次換裝大功率發動機之后,高溫、高原性能比較好,特別是今年7月份和西藏的喜馬拉雅通航公司簽署了4架機的訂單,未來可能很快大家就會看到AC312E直升機在青藏高原上運營。

AC352是最大起飛重量7.5噸的直升機,它的運載能力更強、航程更遠。AC352未來在近海運輸,特別是搜索救援這方面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次航展上我們參展的產品主要是AC312E、AC352、AC332,哈飛也在探索未來的民用直升機,甚至未來的電動直升機或其他新概念航空器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推出新的產品。

“全、特、新、優”的廣電計量

廣州廣電計量檢測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明志茂

作為一家全國布局、綜合性的國有第三方計量檢測機構,廣電計量業務范疇非常廣,在航空領域這一塊我們也做得比較好。2019年,C919試飛時,很多國內的試驗都在我們公司實施,也取得了良好的評價和效果。在航空領域,我們獨有的HIRF(高強度輻射場)試驗在全國也是為數不多的一家,在這個領域也做了很多有意義的技術研發和探討、裝備開發工作。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編寫的關于航空領域的標準有20多項,廣電計量是國內首次采用燃油系統進行相關環境模擬實驗的公司之一,通過積累的國內外大量的經驗案例,編寫了《機載設備環境條件和試驗程序》一書,這也是比較成功的成果積累。

有句話說得好,要想發展,必須人才先行。廣電計量通過十幾年的發展,經歷了“從0到1,從1到有”的過程,現在發展到已經有40位博士,有30多名行業內的專家,500多名研究生,基本上65%以上是本科生,人才的吸引和培養工作是公司有效的資源平臺。

今年是廣電計量第4次參加航展,參展也是向各界進行展示我們的能力和水平,概括起來主要有四個字,“全、特、新、優”。

“全”是我們研究的領域比較全面。除了自身的發展,我們和國內國外相關機構開展充分有效的合作,從產品研發到優勢資源互補,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優勢,這是我們成功的一點。我們對細分領域也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剛才提到的燃油系統,試驗精度達到對標國際領先的水平,這是我們獨有的特點。

“特”是我們提供的服務有特色。公司雖然是國有企業,但我們采用市場化運作,在全國主要城市經濟圈布局60多家分子公司。在全國各地,我們都實行本地化一站式服務,不管是哪個航空公司,都可以在本地直接有效地進行對接,快速、周到、方便地進行計量檢測相關的試驗工作。此外,針對遇到的一些特殊問題,我們會組織專門的力量進行專項研究,“特”也體現在這方面。

“新”是我們注重在工程技術應用領域的創新。在測試設備、測試標準、測試方法等領域,我們每年基本上都有100多項發明專利,以前做得比較多的就是新型專利,近幾年發明專利做得比較多,在航空領域深耕多年,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優”是在技術儲備上做到與時俱進、人有我優。隨著國產大飛機試航的成功,國家相關產業會急速發展,這種局面會影響將來十年、二十年的發展趨勢,必須在新項目、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和開發工作過程中做更多的工作,這一直是我們公司的戰略目標和前瞻布局。

助力試飛事業取得更大的突破

AG600的試飛,我記憶深刻的還是陸上首飛,也是我和陳主任一起完成。這架飛機在國內還比較少見,因為它是水陸兩棲飛機,飛機的阻力特別大,帶來的問題是減速特別快,想增速也特別難。以前首飛前至少還有一些其他飛機可以做參考,但是這架飛機可參考的機型太少,所有東西都得靠首飛時去摸索,才能把這個飛機平穩地飛下來,把相關試驗做到位。因為那天的天氣不太理想,風大氣流大,能夠圓滿完成首飛任務也是非常不容易。

結冰這個科目有風險,但最難的是遇到符合試飛要求的天氣。試飛ARJ21的時候,一 開始也在國內尋找合適的氣象條件,但當時在技術和解決問題的研究太少,沒有成功。后來

到了加拿大,運氣比較好,遇到了需要的天氣。那時在燃油很緊張的情況下試飛成功,在加拿大環球飛行了一圈,終于把這個云追到了。

為了提供一款好用管用的飛機,當時試飛中心作為牽頭單位,與各個單位合作,包括氣象局等單位配合,通過“人影作業氣象機”來尋找云團。最終,我們在國內找到了氣象資源,而且按照相關要求,天氣預測的準確率超過90%,這其中也突破了很多技術,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了自然結冰的試飛科目,為其他的飛機結冰試飛提供了寶貴資源,實現了自然結冰試飛的自主可控,令人自豪。

這些年咱們國家在民機試航中的進步,我是見證者,也是親歷者。最初大型客機試航很少,沒經驗,從ARJ 開始才逐步重視起來,試飛中心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是國內唯一一家把民機試航的整個過程規范化、體系化的單位。這對中國航空工業發展,試航體系的發展意義重大。

以前大部分產品都是買回來組裝,現在是自主研制,特別是到了C919和AG600,像AG600已經100%國產化了。我們有信心,也相信中國航空工業會發展得更好。我們也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修煉內功,發現更多成長機會

羅羅公司民航客戶高級副總裁王璀

羅·羅公司在全球有3個合資維修廠和獨資維修廠,最近在北京與國航又成立了全球第4家,中國第二家的大修廠。我作為大中華區的負責人非常自豪,能夠在整個行業面臨挑戰的情況下,我們和合作伙伴一起,從未來的產能、未來的服務著手,去做這樣重要的投資項目。這個大修廠我們和國航各占50%的股份,在北京順義,將會維修一些主打產品:A330飛機上的遄達700發動機,A350飛機的遄達XWB發動機,還有B787飛機的遄達1000發動機。大修廠維修面對的不僅僅是中國的客戶,全球客戶的需求都可以通過這家大修廠來完成。大修廠在本土,對客戶需求響應速度非常快,另外對于維修成本可以更好地控制,從可持續發展和低碳角度說,對于國內客戶來說發動機維修前后運輸過程更加方便,所以從各個方面來說我們認為都非常有競爭力,是中國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

疫情的影響,我們的飛行小時寬體機的利用率相對低一些,目前正在不斷恢復,全球大概恢復到了疫情前的60%以上。短期內在亞洲、在中國還面臨一些挑戰,但長遠來看,我們對全球的航空業、對中國的航空市場還是非常有信心。

每一次歷練都是自身的提高,對于所有航空業來說,包括供應商、航空公司,大家都在修煉內功,在疫情帶來的危機中找機會,提升自身的能力。在這次危機之后,從航空公司來說,從機隊規劃,大家變得更成熟、更多元化、更靈活,所以在機型選型和對飛機的規劃中,我看到的趨勢是大家對于機型的運用更靈活、更多樣。

這次在航展上我們帶來了遄達7000的發動機模型,遄達7000是用于空客A330NEO發動機。從大中華區來看,今年臺灣星宇航空接收的第一架A330NEO上,就使用了羅·羅的遄達7000發動機。

低碳和減碳是我們未來的發展重點,羅·羅公司對于低碳出行和未來綠色飛行的技術展望和技術路線分三部分:

第一是打好內功,做好自己的產品,現在主攻渦輪發動機技術,未來繼續把渦輪發動機推向極致,能耗繼續優化;第二條技術線路是SAF,可持續性航油,我們希望通過與合作伙伴在可持續性航油方面合作,從燃油角度提供更好的方案,帶來減碳的效果;第三就是氫能和電動方面的技術。本次航展上展示的電動飛行方面的產品,包括飛機的一個吊掛,完全突破了渦輪油耗發動機的項目,采用純電力驅動,嘗試在綠色飛行、低碳方面的轉型。

一定把碳纖維復合材料做好

江蘇亨睿HRC首席財務官葛逸宏

碳纖維復合材料是一種關鍵結構材料,這種材料在民航領域已經是一種主要的材料,在空客、波音這樣的國外主機廠里已經是飛機一半以上的結構重量的組成部分。像一些無人機上甚至可以占到80%,國內也已經開始應用這個材料,可能離國外還有一些距離,但是也用得越來越多,正在快速追趕,甚至趕超。

江蘇亨睿專注于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品解決方案的提供,從材料工藝的設計開發到零部件設計制造再到向客戶提供完整的制造甚至裝配的解決方案。如今隨著飛機產量的增加,尤其在無人機產品上,有些甚至可以達到年產數千的級別。把碳纖維復合材料做到了像鋼、鋁等金屬制品的產量,這是我們比較優秀的領域。

“十四五”規劃里把碳纖維復合材料列為了關鍵的結構材料,它本身就是一種基礎結構材料,將來在國民經濟很多的領域都要用到。

碳纖維復合材料根據它的機材分有兩種:一種是熱固型,一種是熱塑型,目前絕大部分是熱固型,這種很難回收,因為零部件里有纖維、有樹脂,要把它們分開非常耗能,成本也很高。我們在過去十多年開發過程中,開發了一種能夠把纖維跟樹脂低成本、低耗能分開的技術,從而使得纖維可回收再利用,這是我們能做到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個就是未來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方向很多是熱塑型,它的機材使用了可以回收的塑料,這次我們也帶來了一個產品,是給客機制造的門邊梁,用完全可以回收的復合材料制造,它的性能不輸于原來熱固型的產品,但是可回收性要遠遠高于原來的熱固型產品。

回收后纖維從原來連續的,一卷一卷的纖維編織成布,但回收后肯定不連續,所以要對這個纖維再處理,打散之后做成一些別的形式的零部件。有把它做成汽車里面的零部件、半結構件或裝飾件,其實國內很多車型上也都可以看到我們用回收件制造的產品。

另外,還可以用在更廣泛的應用領域,因為回收的纖維會比原來的碳纖維便宜很多,就可以用在像建筑等等領域,甚至可以把碳纖維復合材料做到比金屬制品還便宜。

未來,我們要與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推動碳纖維復合材料在這兩個重要領域中的應用,助力航空工業發展,幫助汽車工業的轉型升級,這是我們首要的工作,夯實和發展已經成熟的領域。

另外,因為碳纖維復合材料其實和鋼、鋁這些金屬一樣,也是基礎結構材料,理論上可以應用的領域非常多,所以另外一個重點就是怎樣把它在更多的領域應用,包括像氫能源的儲氫罐,包括風電、建筑以及軌道交通等,所以一定要把碳纖維復合材料做好。

開發防護救生訓練裝備 形成完整譜系

保障飛行員的生命安全是航空工業航宇的使命,從1965年建所至今,航宇數十年致力于防護救生裝備和訓練裝備的研發創新。公司主要從事航空彈射救生、空降空投、應急救援等防務領域裝備的研制工作,為各型殲擊機、轟炸機、教練機、運輸機、直升機機組人員配備火箭彈射座椅、飛行員頭盔、飛行服、降落傘、抗墜毀座椅等一系列產品。

彈射座椅是飛機上非常重要的裝備,但愿我們一輩子用不上它。非要用到時,必須確保萬無一失。針對直升機,我們配備了抗墜毀座椅。直升機撞擊水面或地面后,通過抗墜毀座椅的吸能器,吸收撞擊的能量,從而減少事故對飛行員脊柱的傷害。倘若直升機入海,我們也有應急漂浮氣囊,入水瞬間4個氣囊全部充滿,使直升機浮在水面上。

航宇還開發了一系列防護救生訓練裝備,從最初基于飛行員裝備的飛行訓練模擬器開始,到彈射訓練模擬器、傘降訓練模擬器、水下逃生訓練模擬器等一系列裝備,形成一個完整譜系。

基于防護救生裝備、具有人機功效的訓練模擬器,是一款仿真模擬器,可模擬真實的飛行場景,還配有夜間飛行模式。彈射訓練模擬器,飛行員在緊急情況下,只需一個動作即可啟動彈射。傘降訓練模擬器,飛行員通過演練、操作,可規避危險地域和障礙等。水下逃生訓練模擬器,直升機帶著一定姿態,以恒穩角度入水后,快速解開背帶、從通道出來、將艙蓋擊碎,對于飛行員來說,這些逃生動作要全部演練。

未來,在現有特殊場景訓練基礎上,航宇將大力開發基于人體、心理、生理機能增強和預防性訓練裝備,比如頸部肌肉增強模擬器等。此外,在實物訓練基礎上,航宇將開發基于VR、AR、MR、XR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訓練裝備。

三款明星產品 發力中小型無人機領域

中航金城無人系統有限公司市場運營部部長朱石晶

本屆航展,中航金城無人系統有限公司帶來三款明星產品。

智能化自主作業系統IAO,是中航金城無人系統有限公司獨立提出的一個關于工業級無人機產品的產品形態概念。該系統根據當前工業級無人機發展以及用戶需求,形成一種產品形態,主要面向三個賽道。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城市賽道,航空工業金城作為國家隊,通過IAO,將無人機的購買者、使用者、數據處理者整合成一個軟件用戶,為建設智慧城市帶來無人機使用解決方案。

“云影”60,是大型有人機和察打一體無人機的一個載荷,即子機。可懸掛在

大型有人機,如直升機,以及大型無人機的掛架下方。它的特點是小、可消耗、低成本。防區之外,可作為快速空中投放,用于偵察、反輻射以及作戰效果評估,保障大型有人機及無人機的安全。

“旋戈”120FH,是一款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學名為垂直起降固定翼混合動力型。它是針對軍民兩用市場所做的一個通用型平臺,使用航空煤油或汽油,起飛重量達到120千克,載荷能力20千克。垂直起降是這款中小型無人機的特色。由于使用的門檻較低,可進行低空飛行,對使用人員要求較低,省應急管理廳或市應急管理局都可以進行配備。“比大的小”,反而形成了一種優勢。

新特性材料 變地溝油為綠色航空燃料

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霍尼韋爾提出“互聯飛機”概念。

2005年,霍尼韋爾買了一架二手飛機波音757,把它當作測試平臺,進行各種改裝,完成各項系統測試。現在,我們正進行“互聯飛機”概念測試。

通過衛星系統,我們可為客艙提供Wi-Fi服務。旅客在空中進行網上沖浪、購物、看視頻等休閑活動,從而擁有更好的上網體驗。駕駛艙的數據可實現實時傳送,隨時進行大數據分析,對航空公司運營、效率提升、降低成本、安全性保障起到很大作用。

作為霍尼韋爾四大業務集團之一,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是國際領先的專門向煉油、石化、天然氣加工和再生能源行業提供催化劑、吸附劑、加工設備和工藝技術的供應商和授權商。以廢棄的動植物油脂、油料、城市生活垃圾和農林廢棄物為原料,以可持續方式生產航空燃料。相較于傳統的化石燃料,SAF燃料從原材料收集到最終用戶使用的整個過程,產生的碳排放量最高可減少85%。

它獨有的Ecofining工藝技術不僅能將地溝油、脂肪和油脂轉化生產為霍尼韋爾綠色航空燃料,并且與石油基航空燃料以1:1的比例進行大規模混合以供商業使用,無需對飛機進行任何技術更改,就能滿足所有關鍵飛行規格要求。

當前,霍尼韋爾與中國相關企業簽訂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協議,我們很高興將雙方的合作擴展到綠色航煤領域,為中國可持續航空燃料發展提供有力技術保障,助力航空業低碳減排。

航空工業建投民航工藝專業副總師、規劃發展部部長 鄭應平

飛機維修主要是為了使飛機保持一個飛行的安全狀態,時刻保障飛行安全。飛機維修在行業里,一般劃分為四種方式:航線維修、機體維修、附件維修和發動機維修。大家看得更多的是機體維修,這四種方式和大家日常接觸不太多,應該說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這一塊整個產值占40%,剩下三種維修各占20%。據統計,國內目前維修機庫應該是100座,90%由航空工業規劃總院和建投設計。

飛機維修機庫的設計流程,首先跟客戶、維修企業或者航空公司進行交流,了解維修的深度到什么深度?根據它的維修需要給它排出相應的工藝布局方案,這個基礎上各個專業,建筑、結構才會配套進行設計。

機庫停放的首先是飛機,因為造價很高,功能不僅僅是停放飛機,更多的會對飛機進行維修,一般機庫停放的飛機都高且大,機庫尺寸也相應高大,所以建設首先對結構技術要求很高。機庫有生產功能,上部會懸掛很多設備,

包括地面有很多能源工藝,都需要在規劃設計中進行縝密的計劃和考慮。

從中國目前的飛機機隊數量來看,到2021年底,我們國家有4054架飛機,波音、空客、中國商飛會發布相應的預測,這些飛機制造商都認為中國未來20年的機隊達到9000架。從這個數字上來看,應該說維修業務量會翻番增長;2019年國內維修產值是872億,實際整個行業的產值2000多億,因為中國企業只占40%。未來隨著中國維修技術水平的提升,核心技術能力的提升,如果我們維修比例從40%提升至60%,又會有很大的增長;大家都知道,隨著中國商飛的飛機投入運營,C919系列飛機未來整個維修生態系統,包括整個產業鏈,中國占的比重會更大。C919飛機從設計到制造,所有廠房設計都是規劃總院和建投一起提供服務,未來C919投入商業運營相關設施,我們也會緊跟商飛的步伐。

探索新能源的綠色發展之路

2018年,航空工業黨組進行專業化改革,在機載系統成立了7個事業部,加強了機載系統力量。不久前,AG600全狀態新構型滅火機首飛成功,標志著滅火功能型號研制取得重大突破,航空機載電力系統事業部為其提供了全新的電力系統架構,作出了電力貢獻。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航空工業綠色發展之路怎么走?我認為,新能源將成為航空工業的一個發展方向。

當下,我們開始研究電力與推力相結合的項目。原來,電在飛機上只是一個負載,現在要用全部電或部分電產生推力,這是電力系統事業部交給我們的新使命。

其中涉及幾個技術路線,在摸索過程中,我們逐漸形成共識,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即混合電推進。先用油發電,再用產生的電控制推力,油電可形成良好的互動和循環。

事業部同時推進純電路線、混合電路線,包括串聯、并聯。本屆航展,我們展示了新的科研成果,圍繞電動飛機和電推力,為0.5~4噸級飛機提供電力解決方案。

我們基于碳化硅的全向整流發電系統已超過5000瓦/千克,基于液冷的電驅動控制方案已超過20千瓦/千克,這些都是實測數據,目前在國內居于領先地位。

未來,我們準備翻過三座“技術大山”。到“十四五”時期末,我們面向5噸級飛機,實現300~500千瓦/千克電推力,總推力達1兆瓦;2030年,面向20噸級飛機,實現單機兆瓦發電,總推力達4兆瓦;2035年,面向40噸級渦槳飛機,提供12兆瓦的總推力,電力解決方案包含4~6兆瓦的整體電推力。

助力未來飛行更清潔環保

GE品牌服務協議授權廈門太古發動機公司,維修CF34發動機。而CF34-10A發動機未來將裝配在ARJ21新支線飛機上。

中國商飛研制生產的ARJ21、C919均使用GE發動機。ARJ21的發動機是CF34,C919的發動機是LEAP-1C。一直以來,GE與中國商飛展開良好合作,本屆航展與中國商飛簽訂了將近300臺發動機的訂單。

ARJ21是一款成功的支線客機。裝配CF34后,在西部地區,飛機性能得到了很大改善,發動機運行非常穩定,載客里程和人數連創新高。當前,ARJ21 銷售接近100架,我相信這個數據會越來越好。

GE與航空工業也展開良好合作,2012年成立合資公司——昂際航電。合作領域不僅限于發動機,還有航電。此外,我們也為中國商飛提供全球工程技術人員培訓、管理人員培訓服務等。

GE品牌服務協議授權廈門太古發動機公司GBIC,即GE品牌服務協議,意味著從發動機維修人才培訓到航材提供,再到能力建設,廈門太古都會得到GE全方位支持。我們把廈門太古作為GE維修網絡的一部分,納入全球MRO維修網絡。未來ARJ21在中國的客戶,發動機無需送到國外,在廈門太古即可完成大修。

未來的航空、未來的飛行,不僅更安全、更可靠、更智能,也應該是更清潔、更環保、更具可持續性,為此GE推出一系列創新科技。去年6月,我們與賽峰集團推出RISE項目。

這是一個可持續性發動機革命性創新技術驗證,主要采用開放式風扇構架。眼下,我們正在進行混電技術、耐熱高溫合金、陶瓷基復合材料、增材制造工藝驗證,2025年完成地面和空中試驗,2035年正式投入使用,到那時油耗和排放會再降低20%。此外,我們還與NASA 開展一款混電技術裝置的發動機研制,未來將與波音共同研制混電發動機技術,進一步促進節能減排。

世界看好中國未來發展,我們對中國充滿信心,對中國企業的承諾也是堅定的。

“新舟”60人工增雨機 實現高性能人工降雨增雨

“新舟”60多用途飛機是在“新舟”60平臺的基礎上發展出來、可滿足各個行業應用的多用途飛機。

“新舟”60人工增雨機,在“新舟”60平臺上加裝了五大任務系統——大氣探測系統、作業播撒系統、任務集成系統、任務電源系統、空地通用系統,可滿足用戶高性能人工降雨增雨以及科研探測的需求。

在人工影響天氣方面,它是一款裝備比較完備的大氣探測和人工播撒作業的高性能人工增雨飛機。其主要作用是進行人工增減雨作業,另外,也可用于科研探測和重大活動保障、生態環境平衡治理、森林火災滅火等。

航展上展出的“新舟”60人工增雨機,加裝了全面完備的任務播撒系統,包括煙條、煙彈、液彈和暖云催化粉劑,即增加了人工增雨功能。可在適當天氣、時機、部位播撒適當的催化劑,實施人工降雨作業。另外,過量使用暖云催化劑,也可以產生消雨作用。也就是說,我們不但可以降雨,還可以讓雨下不來,拓展了增雨機的功能。凡是國家重大活動保障,尤其涉及天氣保障,高性能的增雨作業飛機必不可少。2021年9月第十四屆陜西全運會,4架增雨機在空中作業30小時,有效保障了開幕式的順利進行。

未來,“新舟”60多用途飛機還將拓展高效智能化播撒功能,在性能上增加作業時間、提高作業效率、實現高原作業,讓它飛得更高、更遠、滯空時間更長。

運12無人化 未來可期

航空工業哈飛科技委副主任、技術中心主任李先哲

運12未來將改成無人機,基于幾個方面考慮。一是國家有關部委進行無人機產業規劃,2035年建立包括載人無人飛行器在內的航空運輸體系。二是運12已經取得中國民航局和FAA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具備非常好的試航基礎。

將運12飛機“有人”改“無人”,可快速進行試航取證,并進入市場。航空工業哈飛已經著手布局無人機產業,將其作為重要主業和

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我相信,產業布局將更加優化。

如何把飛控、遙控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做到位,使其滿足試航要求,這是我們“有人”改“無人”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我們還有一個更大目標,就是結合“雙碳”,做綠色能源城市飛行器——UAM,它以eVTOL飛行為主,以電為動力。另外,還會做綠色能源,通勤飛機的動力要在氫能方面進行嘗試。我們正在研制120kg的電動飛行器,它重約1噸,用于跨城飛行,可坐5人,5年內將做一些成果。運12無人化有2~3年項目研制期,3年可實現航線運行,無人機載人在不遠的將來也會實現。

不斷創新,為國家發展提供更高端的材料

河北龍鳳山鑄業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長

牛恒錄上海大學材料學院金屬教研室副主任

趙洪山

河北龍鳳山鑄業有限公司30多年來一直在研究、研發、生產鐵技材料和鐵技新材料,我們的主導產品有高純生鐵、超高純生鐵,應用領域廣泛,比如高鐵轉向機軸箱,這個精密鑄件由我們獨家供貨。我們和上海大學董翰團隊合作,在高純生鐵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升創新高超純鐵新材料,在超高純鐵基礎上,把非鐵元素保留到目前的99.9999%,應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國防軍隊等領域。

航展上我們的展示主要有五個板塊,四個主打產品,基礎板塊是剛才牛董事長介紹的基礎原材料,是以高純生鐵、高純純鐵作為原料,做了一些高性能鋼鐵材料,包括一些單兵防護陶瓷纖維。我們展品有四個:新型戰斗車輛模塊化的車身;單兵防護類;高功力密度發電機;裝甲鋼做的軍用方艙。

鋼鐵不是夕陽材料,而是個不斷發展的新材料,但是新材料必須要有新的發展,其中最主要的,比如原材料純度的提升,性能的生產工藝和工藝流程的改進。我們一直在進步,希望能滿足軍工航空航天的需求。

航展上,我們展出戰車有兩個特點,第一是材料,采用的是模塊化,緊固件螺栓連接,沒有用焊接。這個緊固件方便裝配,兩個小時就可以把這輛車拆掉,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更換新的,所以它是模塊化設計。第二是可以升級,比如現在整個車底可以加掛一些裝甲或新設計,從材料上來說更高強度和更高性能的材料,和新的設計加不同外掛裝甲,可以升級到二級、三級、四級,所以從設計到材料這兩塊比

較新。

我們公司有個“披堅執銳新材料團隊”,團隊成員包括上海大學、龍鳳山,媒體有《中國冶金報》等單位,我們是產學研用媒。理念就是與兵工集團一樣,執干戈以為設計,所以叫“披堅執銳”。

我們公司主要是給科技成果成功轉化提供平臺。將近30年的發展歷程,公司在研究、研發、創新鐵基新材料方面做出了特色,政府部門對企業也非常關注,把我們作為全國的領軍企業、龍頭企業、冠軍企業。尤其是與上海大學團隊合作以后,在科學家新的超前創新意識引領下,在鐵技基礎材料方面又進一步優化。

去年參加珠海航展,我們的展區是9平方米的展位,今年增加到120平方米,科研成果多了,團隊也在不斷壯大。最重要的是,我們能為國家貢獻更多力量,這很令人自豪。

模擬仿真器 完全自主可控

海特集團董事長 李飚

海特集團是一家民營航空技術綜合服務商,主要從事三大項業務。一是核心裝備研發制造,為軍工央企型號研制提供服務;二是提供航空工程技術服務和航空技術服務,比如飛機客改貨,固附件的大修、改裝,飛行培訓、乘務員培訓等;三是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

海特集團根據國家航空技術發展需求而成立,目前在全自動飛行模擬器研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我們研制的電動垂直起降模擬器,在航展第一天就拿下了訂單。

海特模擬器技術發展的起點非常高。最初與美國柯林斯宇航合資成立安勝公司,參與完成波音737NG、空客320neo、波音737MAX在中國的研發和生產,技術完全自主可控。現在收購了外方股權,并且把核心技術留在中國,為祖國仿真模擬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這項技術可應用于多型號、多機型,它的成功可復制到多個領域。

現在在電動飛車、電動飛機、無人駕駛領域,海特模擬器技術得到應用,未來會有更多技術延伸和突破,在VR視景系統領域作出更多成績,真正推動航空產業發展。

未來,我們要使這項技術更安全、便捷,易于操控,讓中國老百姓都能享受新模式交通帶來的便利。

關鍵詞: 產業發展

來源:中國航空報
編輯:GY653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 相關推薦

相關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