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葡萄花油田補液增能治理欠注井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潘國良 通訊員 徐立志 文海波 孫曉麗)4月10日,在大慶油田采油七廠葡北油田葡91-斜91井井場,科研人員仔細檢查著工藝設備的運轉情況,密切關注各項施工參數。“經過測算,平均單井增注達到1100立方米,平均井組增產300噸以上,區塊自然遞減率減緩5個百分點以上。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具備了向油田大面積推廣的條件。”采油七廠工藝研究所綜合方案室副主任黃沖介紹說。
經過大慶油田采油七廠科研人員5年的持續攻關,一項專門用于解決外圍低滲油田欠注難題的實用新技術——補液增能技術,具備了在大慶油田全面推廣應用的條件。截至目前,此項技術已完成現場應用65井(次),累計增油突破兩萬噸。
補液增能技術是利用地面橇裝注入設備,將增能液連續注入目的層段,改善地層滲透性,增加地下存水率,起到能量補充和地層解堵的雙重作用,從而達到治理欠注井的目的。
“每年冬季,油田都有大批欠注井因無法治理而被迫掃線關井,對產量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僅我們廠平均每年就有200多口井關井。今年,我們有針對性地選取了10口典型的關停注水井開展施工,首次在低溫條件下進行補液增能技術試驗應用,此舉將進一步拓展這項技術的適用范圍,預計全年可增油3000噸,投入產出比達1:5以上。”采油七廠工藝研究所綜合方案室主任沈強介紹說。
自2017年開始,采油七廠應用補液增能技術先后開展了外圍低滲油田欠注水井單井治理試驗、老區油田高含水區塊油井單井治理試驗、外圍低滲油田欠注區塊整體治理試驗等多種類型的現場試驗。在成本占比最大的注入劑規模設計上,科研人員以欠注區塊補液、區域個性設計為原則,綜合考量平面欠注井排分布、小層窄條狀發育等特征,對區塊平面進行劃分,合理優化各小層施工規模,發揮對應增能效果,優化后平均單井注入量降低600立方米,節約費用2.4萬元。在敖106-3欠注井區整體治理試驗中,科研人員在方案編制上采取優選關鍵井集中治理、細化單井層個性治理、清水替代驅液劑等方式累計減少投入522萬元,不僅取得累計增油5455噸的良好效果,而且創出外圍低滲區塊平均單井措施投入產出比達1:5.04的效益新高度。實驗不僅證明了補液增能技術具有廣泛的技術適應性,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能源環保排行榜
-
2022-01-28 14:31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能源環保熱門推薦
-
2022-01-28 14:31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