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與俄羅斯相互制裁航空業,誰更受傷?
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爆發軍事沖突之后,歐洲國家和俄羅斯之間的關系變得空前對立。歐洲對俄羅斯施加了前所未有的技術封鎖和經濟制裁,而俄羅斯也不甘示弱,推出了大量強硬的反制措施對歐洲進行制裁。
SSJ-100客機從發動機到航電……大量核心產品都來自歐洲供應商。
而作為最敏感最重要的高技術產業之一,航空及相關產業成為了雙方相互制裁的核心領域。
曾經“親密”的兩大地區
俄歐關系這一局面,是8年前所完全不可想象的——當年,如果不是克里米亞事件,俄羅斯甚至還將裝備來自法國的“西北風”兩棲攻擊艦。
這體現了俄歐關系一度非常密切,畢竟在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中,大型全通甲板兩棲攻擊艦都是進攻型裝備,戰斗力和重要性僅次于真正的航空母艦。
“西北風”兩棲攻擊艦
從蘇聯解體到2014年克里米亞問題發生的這20年多年中,以法德為代表的老牌歐洲國家和俄羅斯的關系相當融洽。這其中有多種因素的作用:
從法德等國家的角度來看,一方面希望實現歐洲整體化、擺脫美國對歐洲的主導控制,而如果與俄羅斯保持對立,這一切都無從談起;另一方面,俄羅斯擁有廉價、優質的清潔能源和高素質專業人力,能為歐洲多國帶來大量利潤。
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由于其工業結構不完整,尤其是電子電氣、光電、精密機電等行業水平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較為落后,因此需要與歐洲國家進行長期的技術合作。
雙方多年廣泛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就是航空產業。而今,隨著歐俄關系的急轉直下,曾經的合作項目的破裂也必然令雙方承受顯著、持久的損失。
相較而言,歐洲航空產業的短期損失包括俄羅斯境內的國外企業資本被凍結、一些產品失去俄羅斯市場等。而長期損失則主要集中在航空產品的原材料等方面,可替代性較低。但是這樣的損失覆蓋面也較廣,已經涉及了整個歐洲的航空產業鏈。
歐洲結束低成本鈦時代
以鈦合金為例,從飛機發動機到機身結構,歐洲所生產的飛機上的鈦合金原料和部件成品,有極高比例都來自俄羅斯——不過,除了極少數特殊規格產品是只有俄羅斯供應商才能生產的超大尺寸部件外,大部分產品都是為了降低成本而進行的產業分包。
俄羅斯最大的鈦供應商VSMPO-AVISMA集團在展會上展示其鈦合金產品。
而這種成本的降低是全方位的:鈦合金的冶煉和加工過程非常耗能,能源成本的比重非常大。尤其是航空鈦合金,加工過程對表面要求非常高,而鈦合金本身又具備散熱能力差、易形成金屬組織燒傷、粘刀等一系列棘手的特性,非常依賴于加工者的技藝、責任心甚至是體力。此外,在整個工藝流程中,還涉及化學銑削和腐蝕檢驗等環節,需要大量使用氫氟酸等高毒高腐蝕高污染原料。
這些因素都決定了,歐洲的航空企業只有把鈦合金部件的制造業務轉移到有能力的境外企業,也就是俄羅斯,才能在能源消耗、人力成本、環保成本、勞保成本上實現大幅度的壓縮,從而強化產品的成本競爭力,牟取更多利潤。
而相互制裁后,歐洲航空產業已經面臨鈦合金部件的供應問題——尤其是超大件的制造能力,以及長期的成本大幅度上漲。目前包括空客在內的歐洲多個航空制造企業都已經在著手改造供應鏈,實現鈦和鈦部件在歐洲內部生產。摒除成本因素,歐洲自有能力補上這些缺口,但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和相當長的時間。
早已啟動的國產化替代政策
相比而言,俄羅斯或許將承受更為深刻、長遠的影響。
從蘇聯時代開始至今,俄羅斯的航空工業從歐洲獲取了許多關鍵技術。以20世紀70年代投產的圖-154B為例,其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導航系統、任務管理系統全部由法國合作商提供。而AL-31系列發動機的量產,也離不開法國為俄羅斯烏法發動機廠提供的大量數控機床和技術培訓。
圖-154
而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俄羅斯與歐洲的航空技術合作有增無減。
以法國企業泰雷茲為例,為了加強與俄羅斯航空工業的合作,泰雷茲在俄羅斯設有研發中心,其產品不僅用于SSJ-100、MS-21等民用飛機上,還囊括了卡-52、米格-AT、蘇-27家族改進型、T-80/90坦克改進型等軍工產品,甚至還涉及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尤其是泰雷茲旗下的導航、熱成像等光電設備,廣泛應用于俄羅斯航空航天產品上。
蘇-30MKI的導航系統等核心機載設備也大量了使用歐洲技術。
俄羅斯國家科學中心航空系統研究院原院長E.A.費多索夫曾在其著作《俄羅斯院士回憶航空半世紀》(航空工業出版社2017年版)中這樣提到:
“.......機載雷達‘蠕蟲’、‘梭鏢’和‘雪豹’及其改型都陸續安裝到這些出口飛機上。這些設備達到了相當高的技術水平。
一方面,我國的微型電路領域一直在進步,但最主要一點還是我們能夠從國外進口先進的成套設備,這使得俄羅斯的作戰飛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可以預見的是,在歐俄脫鉤、相互制裁后,這樣的技術合作或許再難持續。
不過,從2014年歐俄關系惡化開始俄羅斯就開始大規模、全方位推行國產化替代政策,以彌補2014年后歐洲對俄羅斯技術合作出口的政策收緊——而事實證明,這樣的舉措也是對于歐俄關系全面破裂的重要預案。
而近期,俄羅斯負責飛機發動機設計的羅斯泰克(Rostec)公司也宣布其已經完成了PD-8發動機的全國產化控制系統研發工作,僅用時一年半。如果一切順利,該系統將在2023年開始批量生產。
這不僅意味著俄羅斯已經實現了發動機控制系統的國產化替代,更是未來俄羅斯以100%國產的發動機替代歐俄合作的SAM146發動機的關鍵保障。
雖則如此,但考慮到俄羅斯現有的相關產業自主水平,以及其有限的人口所能承載的消費市場,要實現國產替代產品,尤其是民航產品的高可靠、高性能和低成本量產,難度依然相當大,在短期內,或許會出現一些項目的停滯,或產品性能下降。
再考慮到歐洲因為制裁所引起的供應鏈重建,可以看出歐洲與俄羅斯此次的相互制裁和封鎖是典型的雙輸博弈,或將持續很長的時間——無論歐洲還是俄羅斯,對全球航空產業鏈來說,沒有贏家。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市場消費排行榜
-
2022-01-17 15:40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市場消費熱門推薦
-
2022-01-17 15:40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