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能源安全敏感但不脆弱:每日熱點
俄烏沖突爆發至今,以油氣為核心的能源成為俄羅斯和西方國家博弈的焦點。對于這一年來全球能源市場及其背后跌宕起伏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陸如泉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俄烏危機帶來的一大結果,就是能源安全已經大大超越了能源轉型。”陸如泉表示,“我國能源安全敏感但不脆弱,盡管近年來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70%和45%左右,但實際上已經不會因為外部不確定性風險因素而受到實質性傷害,對內不斷強化自身油氣開發和生產力度,對外基于市場化和公開合作的方式確保多元化供應來源。”
【資料圖】
能源市場顯現三大歷史性變革
陸如泉認為,俄烏沖突給能源市場帶來了三個歷史性的變革。其一,全球油氣價格出現歷史性紊亂。去年3月,國際油價和天然氣價格創近14年來新高,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沖至140美元/桶高位,下半年大幅回落,基本上回吐了自俄烏沖突以來的所有漲幅。
其二,全球能源貿易流向出現歷史性調整,過去數十年歐亞大陸及其周邊地區形成的逆時針油氣貿易流向轉變為順時針。“一直以來,俄羅斯油氣長期供往歐洲,中東地區油氣長期供往亞太,形成了一個逆時針轉向,但俄烏沖突爆發后,歐洲迅速減少俄能源進口,毅然決然尋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能源,導致整個歐洲從美進口LNG(液化天然氣)的數量大幅增長,而俄羅斯則開始將油氣‘南下’轉向印度,在東方開拓市場,由此完成了順時針變向。”陸如泉表示。
其三,全球能源供需出現歷史性錯配。“美國此前進口來源主要是加拿大、墨西哥、委內瑞拉,歐洲則主要依賴俄羅斯,亞太地區進口來源是中東國家,這種供需匹配格局已被打破。”陸如泉表示,“俄烏沖突之后,歐洲地區已經成為全球油氣供給側的寵兒,中東老牌產油國成為全球油氣需求側的香餑餑。”
在陸如泉看來,全球能源格局變化實際上反映的是全球能源權力格局的變化。由于俄羅斯被西方制裁,油氣煤等能源產品被封鎖,導致其在供給端的影響力和實力受挫。歐洲在能源轉型方面是佼佼者,但俄烏沖突引發的廣泛能源危機,導致其轉型進程被打亂,煤電抬頭讓綠色能源布局出現某種程度的倒退。
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有“三板斧”
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如何保障我國能源安全,陸如泉提出了見解。
“總體而言,我國能源安全不會存在很大風險。”陸如泉說,“一方面,我們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是第一大產煤國,再加上石油、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等所有能源資源,能源自給率可以達到80%。另一方面,全球油氣供給側實際上非常豐富,供需格局已經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過渡,現在不是油氣供應不足,而是因為地緣沖突而受到擾亂,政治屬性在上升,商品屬性在下降。”
陸如泉強調,我國要堅持開放狀態下的能源安全觀,保障能源安全至少有“三板斧”。第一,落實好2019年-2025年“七年行動”計劃,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進一步提升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包括石油年產量穩定在2億噸以上、天然氣年產量保證在2000億方。
第二,提高我國在全球建立起來的貿易、供應、投資的開放合作互動產業鏈的韌性,包括確保我國和中亞地區的天然氣通道、與俄羅斯的東線天然氣通道、與緬甸的西南方向的幾條陸上油氣通道的安全足量且穩定運行。同時,抓緊構建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的建設,推動與俄羅斯遠東線的建設,擇機穩妥推進“中俄中線”建設,多元化是不二法門。
第三,提高我國能源自身管理水平,尤其是調峰管理水平。陸如泉透露:“夏季是我國天然氣使用淡季,冬季因大規模供暖是用氣旺季,波峰和波谷之間的需求規模可以達到10倍不止,這種大起大落的情況亟待調整。比如,建立天然氣儲備機制、戰略儲備庫、商業儲備庫等,要通過統籌國家政策、市場力量、企業行為來強化國家能源管理水平,同時還要考慮能源利用效率、單位GDP能耗降低等。”
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看中國
展望今年的能源市場和全球經濟形勢,陸如泉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國,我國主要通過長協進行能源貿易,約50%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地區,目前整體情況較為穩定,但隨著外部重大不確定因素不斷上升,我國仍然需要做好應對挑戰和沖擊的準備。
“今年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反彈年,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再出發’備受世界關注,普遍認為我國將是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陸如泉強調,“盡管目前全球經濟形勢不太明朗和樂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對今年全球GDP增長預期維持在1.5%-2%,但對我國經濟前景均保持樂觀期待。”
陸如泉預計,今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氣消費量會回升,有望恢復到2021年水平,全球日均石油消費量將保持在1.01億桶上下,全球日均天然氣消費量也將反彈至4.2萬億方,基本上追平2021年的水平。
能源價格方面,只要俄烏沖突未結束,地緣危機帶來的“政治溢價”就會存在,但隨著時間推移,這樣的“溢價”會慢慢消解。“實際上,去年10月以來,價格就已經出現緩慢回落。根據我們研判,今年國際油價平均價格在80美元/桶上下,天然氣平均價格大概在2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至2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上下。”陸如泉表示。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能源環保排行榜
-
2023-03-13 08:0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能源環保熱門推薦
-
2023-03-13 08:0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