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階段“雙積分”管理辦法實施第一年 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
“雙積分”管理辦法作為推動汽車產業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手段,有效促進了我國乘用車節能減排和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升級,并加快了企業合資合作和產業融合發展。同時,隨著積分交易價格的上升,企業越來越意識到發展新能源汽車在滿足國家法規要求方面的重要影響,“雙積分”管理辦法的市場化機制作用正逐步顯現。
2021年是五階段“雙積分”管理辦法實施的第一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再一次引起行業對積分價格的關注。行業普遍預測新能源汽車銷量暴漲將導致積分供給過剩,積分價格或有所下探。但積分價格的形成機理較為復雜,影響因素眾多,不能僅從供需關系的角度下定論,還應從積分價值、市場成因、潛在風險和政策趨勢等方面剖析積分價格的合理位置。
積分價值為定價之錨,積分價格不應過多偏離價值
積分價格主要形成機理是在積分價值的基礎上,隨著供需關系波動。積分價值對積分價格有著關鍵性決定作用,是企業積分交易定價的錨點,對企業交易談判心理產生錨定效應。積分價值主要指企業產生一個新能源積分所需付出的成本。對正積分企業來說,其產生的積分更多情況下是為實現發展戰略生產新能源汽車的附屬品,單純的積分產生成本只能作為衡量積分價值變化趨勢的參考;對負積分企業來說,積分抵償為剛性約束,其為達成合規要求而生產新能源汽車所帶來的成本提升,更能體現積分的價值。因此積分價值應主要由買方企業的積分合規成本所決定。
1.2021年買方合規成本有所提升,平均水平為3500元/分。買方企業主要通過增加新能源產品投放實現自我合規,因此企業積分合規成本主要來源于新能源汽車投放帶來的相對虧損。調研分析行業主流新能源車型相對于傳統能源車型的盈虧情況后發現,通過不同類別新能源車型實現合規的企業,其積分合規成本差異較大,2021年合規成本較高的可達到5200~7000元甚至更高,合規成本較低的大約在1000元~2000元,而主流企業的積分合規成本主要集中在2500~5000元之間,平均在3500元左右,較2020年提升約20%。
2.2021年考慮制造成本及政策變化,賣方積分創造成本有所提高。一方面,當前鋰、鎳、鈷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電解液等價格都在持續走高,傳導到整車廠端電池的采購價格實際增加約10%~20%,企業生產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在上升;另一方面,2021年“雙積分”辦法對新能源汽車給分方式進行了調整,較2016~2020年平均單車下調約40%左右,而新能源正積分企業在車型定價中普遍將積分收益考慮其中,單車積分收益的下降進一步導致每一單位積分價值提升。
因此,單從2021年積分價值本身的變化趨勢來看,積分價格原本應該較2020年有所上漲,但2021年積分供需關系較2020年大幅寬松,所以積分價格的變化趨勢也出現了不確定性。但價格仍應圍繞價值進行波動,不應過分偏離。過高或過低的積分價格都會干擾企業對于國家節能法規力度的判斷,從而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就當前階段而言,千元以上至幾千元均符合積分價格的合理區間。
當前新能源車市的樂觀態勢離不開新能源積分價值的加持
2021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出現爆發式增長,全年累計上險量超過290萬輛,同比增長156%;乘用車中新能源車滲透率升至14.2%,其中12月新能源車滲透率已達到22%,市場發展速度遠超預期。如果深入剖析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成因,可以看到市場持續樂觀發展依賴于積分價格的穩定。
1.購置成本仍是消費者選擇購買新能源汽車產品的首要考量因素,當前熱銷產品在定價時均已考慮積分價值收益。經過多年積累,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涌現出多款外觀造型新潮、智能化配置豐富的產品,2021年以宏光MINIEV、特斯拉Model Y、理想ONE、比亞迪漢EV等為代表的多款車型均獲得消費者青睞。通過調研這些熱銷車型成本、定價與積分價格之間的關系可以看到,企業在進行新能源產品定價時已將出售積分的收益折算成銷售補貼計入產品定價中,最大程度降低產品售價,以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以宏光MINIEV為例,根據調研數據,其零部件總成本為1.5萬~2.5萬元,再加上研發、管理、運輸和銷售等費用,以其2.88萬元的起售價格難以實現盈利,必須依賴其產生的油耗與新能源積分所帶來的收益才能扭虧為盈。熱銷的比亞迪漢EV、宋PLUS等車型,也是將每分上千元的積分價值收益補貼到銷售端,才能有親民的定價和良好的銷量表現。
2.負積分企業將原本應該購買積分的成本作為新能源產品的銷售補貼,加快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追趕步伐。雖然目前部分負積分企業在銷售新能源汽車時仍處于虧損狀態,但企業通過積分價格折算自身合規成本,并將這部分成本作為新能源產品的銷售補貼,而并非將合規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盡可能短時間內實現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的快速提升,加快追趕步伐。
可以看到,無論是已經形成銷量規模的正積分企業還是處于追趕狀態的負積分企業,其新能源產品的定價與積分價格密切相關。如果積分價格出現大幅下探,新能源車型勢必面臨漲價風險,其與傳統燃油車的競爭力將大幅下降,當前新能源車市的增長態勢或許將被動搖。
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應從風險對沖角度看待積分價格的合理位置
目前行業對于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均持樂觀態度,似乎保持2021年這種高速增長已成為普遍共識,但市場的發展從來都不會簡單地遵循線性規律。在樂觀看待當前發展態勢的同時,也要審慎識別未來可能面臨的風險與阻力。
1.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確定將要退出,購置稅減免政策是否延續尚未明確。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在推動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即便是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強勁的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車單月銷量超過50萬輛,出現翹尾現象,說明消費者仍然看重相關財稅政策的支持。根據財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發布的《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購置補貼政策將于2022年12月31日之后徹底退出。而且隨著后續新能源汽車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免購置稅等政策也將大概率退坡。兩項政策鼓勵力度的同步減小,將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帶來不小的挑戰。
2.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制造成本增加。疫情給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帶來了較大沖擊,新能源汽車相關原材料尤其是動力電池關鍵原材料碳酸鋰、鈷、鎳等已經出現漲價潮:2021年,電池級碳酸鋰均價上漲幅度超過400%,硫酸鈷均價上漲幅度超過70%。關鍵原材料成本壓力已逐漸滲透至主材環節:2021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均價漲幅超過160%,三元正極材料均價漲幅超過100%,電解液均價漲幅超過90%。在供需長期處于緊平衡的形勢下,動力電池制造商也將陸續被迫漲價,上游產能擴建窗口期疊加更靈活的議價機制造成的成本壓力將進一步傳導至整車企業,使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成本增加。根據我們的調研,目前大多數企業能夠承擔的單車物料成本增加上限在5000元左右,一旦物料成本漲幅過高,勢必會導致新能源產品售價提升,不利于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進程。
3.芯片供應恢復將使傳統燃油車客戶回流。2021年以奔馳、寶馬、奧迪等為代表的傳統豪華品牌紛紛表示受芯片短缺影響,面臨減產以及停產的風險,導致產品價格上漲甚至出現一車難求的局面,這為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帶來機會,部分原計劃購買傳統豪華品牌燃油車的消費者開始選擇新能源汽車。但隨著芯片短缺問題的逐步緩解,傳統豪華品牌燃油車產能將有所恢復,使得客戶重新回流至傳統燃油車,這將不利于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4.國際形勢日趨復雜,新能源汽車產業可能成為新的貿易戰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部分國家和地區通過制造一些話題,實施所謂的技術封鎖和制裁,以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尤其是作為我國重點發展方向之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有可能會成為新的貿易戰主戰場。
可以看到,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雙積分”政策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都將承擔著對沖新能源汽車產業內外部風險的作用。從這一角度出發,需要保障積分價格的平穩和積分價值的兌現。
下一階段積分政策修訂工作已啟動,或能對積分價格形成有力支撐
自2017年“雙積分”辦法實施以來,在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施行過程中也存在因供需調節機制缺失,導致積分價格波動的問題,成為下一階段政策修訂中亟需解決的問題。2021年11月19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會同財政部、商務部等相關司局在北京組織召開“雙積分”管理工作座談會,提出要科學合理設定后續年度積分比例要求,探索靈活性機制。通過下一階段“雙積分”政策修訂完善,將進一步助力穩定積分價格預期。
1.積分考核比例修訂將平衡積分供需預期。在全球碳中和目標背景下,歐美日等地均加快推進汽車產業電動化的進程。比如,歐盟提出2035年新車實現零排放的目標,美國政府提出203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40%~50%的發展愿景。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中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達到20%的發展目標,目前看相較于各國相對激進的目標已經稍顯保守。基于我國提出的“雙碳”目標,為應對各國加速電動化轉型帶來的挑戰,保障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先發優勢,預計主管部門將根據當前產業實際情況和發展預期,針對我國階段性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進行評估和調整,并支撐設定科學合理的新能源積分考核比例。預計政策修訂后,將改善中長期積分供大于求的預期,對積分價格形成較好的引導作用。
2.探索靈活性管理機制穩定積分價格預期。積分交易市場風險主要是產業發展波動帶來的積分供需失衡,供給相對需求過多出現價格偏低,供給相對需求不足則對積分政策實施造成一定風險。對此主管部門也提出下一階段政策修訂要重點探索研究“靈活性機制”,對積分供需失衡的現象進行調節。針對調節機制的方案,目前行業專家建議出臺“積分池”管理機制,當正積分過多時,積分池可以存儲多余積分;當正積分不足時,積分池可以按照需求釋放部分存儲的正積分,以實現積分市場的平衡,通過建立供需雙向調節機制,將積分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范圍內。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尚未進入到完全市場化階段,仍需要“雙積分”政策的保駕護航。在此背景下,穩定的積分價格既是保障政策平穩運行的前提,也是正負積分企業一致的呼聲。因此,企業應理性看待積分定價錨點、新能源積分價格在當前及未來市場發展中的作用以及下一階段政策修訂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從長期價值角度出發制定合理的積分交易策略,共同維護積分價格的穩定和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1-28 16:26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1-28 16:26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