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億日元!跨國車企及零部件企業在華投資再掀熱潮
近來,在全球疫情與國際局勢風云變幻的背景下,跨國車企及零部件企業在華投資不僅沒有遇冷,反而正在趨熱。
4月6日,豐田汽車及其旗下汽車零部件公司豐田合成宣布,將投資逾8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億元)在廣東佛山新建豐田安全系統產品工廠。事實上,僅今年以來,跨國車企及零部件企業在華投資正在掀起新一波熱潮。
“中國在加快實現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的過程中,為跨國車企實現自身科技轉型和電動化戰略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希望跨國車企抓住機遇,進一步擴大在華投資,完善產業鏈供應鏈布局。”3月31日,商務部在京召開的汽車產業鏈外資企業座談會上,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如此表示。
01零部件項目陸續落地
盡管有奧密克戎全球肆虐等不利因素,但跨國車企及零部件企業在華投資的項目正一個接一個落地。
此次選址佛山的豐田合成新建的安全系統產品工廠,產品涵蓋汽車安全氣囊、汽車把手及彈出式引擎蓋執行器等汽車零部件,將于2023年夏季建成投產,主要滿足中國華南地區汽車產能擴張所帶來的需求增量。
3月24日,一期投資約7億元的采埃孚集團在中國的第四家研發中心——采埃孚廣州技術開工建設,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將于年內建成,2023年正式投入運營。該中心將達到千人以上規模,配備多種先進實驗室和軟、硬件測試環境,同時配備一個可進行高速、動態和自動駕駛場景測試的試車場,為客戶提供主動安全系統、被動安全系統、自動駕駛、電驅動系統等技術解決方案。
3月中旬,位于廣州市南沙區的法國阿科瑪集團子公司的工廠擴產項目建設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投產,屆時該基地的汽車涂料UV光固化樹脂產能將提高一倍。
1月18日,羅森伯格常州基地項目現場簽約。羅森伯格計劃投資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億元),在常州國家高新區打造高端汽車電子連接器及線束產業的“新高地”。
此外,直接投資企業的外資也在增多。如博世集團旗下博原資本,先在今年1月投資自動駕駛芯片研發商黑芝麻智能;2月又獨家投資新型4D毫米波成像雷達供應商幾何伙伴。今年3月,博世集團還直接與廣汽集團等聯合投資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文遠知行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億元)。同月,韓國SK集團聯合投資了致力商用車智能駕駛的供應商所托瑞安。
02整車企業深化布局
除了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密集的投資,跨國車企在華投資也毫不遜色。
3月18日,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表示,其在中國的第二個研發中心在上海啟用,將承接連接、自動駕駛和大數據等技術領域的工作。此前,2021年10月,總投資11億元的奔馳中國技術研發中心已在北京啟用,北京中心擁有1000名工程師。由此,形成奔馳在中國南北方研發中心布局的“雙子座”態勢。“中國已成為關鍵的技術創新中心和行業轉型的主要驅動力。”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Hubertus Troska)表示。
3月16日,在寶馬汽車的線上年報會議上,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我們正不斷擴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3月,全新寶馬X5也將在沈陽大東工廠實現國產。”根據計劃,寶馬今年還將在沈陽鐵西區建成一座全新工廠,這也是寶馬在沈陽的第三座整車廠。此外,寶馬還將繼續擴大研發布局,包括在南京合資成立軟件開發中心;進一步推進中國團隊的建設,年底會招聘400多名數字領域的人才。其實,自今年2月11日起,寶馬集團在中國的合資企業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中所持股份已增加至75%。
3月9日,大眾安徽綜合實驗中心研發測試場在合肥動工。在5G加持下,這里不僅能模擬高速路、鄉村道路、城市交通等多種場景,還將實現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車聯網測試。該研發測試場計劃今年第三季度啟動首款車型測試與驗證,整體于2023年中竣工,實現28項以上整車及系統道路測試。
3月7日,通用汽車全球執行副總裁兼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柏歷(Julian Blissett)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通用汽車今年將在中國建立全新的高端進口車業務,目前正在積極組建團隊。該業務如同通用汽車內部孵化的初創企業,享有高度的自主權,是完全獨立的業務部門。”
3月1日,Stellantis集團公布了“Dare Forward 2030”戰略規劃。其中指出,Stellantis集團將其與廣汽集團合資公司廣汽菲克中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75%。
今年2月,奧迪在華首座純電動汽車工廠落地長春,計劃于2024年底前投產,投產后將生產基于PPE平臺打造而來的車型,規劃年產能15萬輛。
1月17日,福特中國設計中心啟用,作為“福特中國2.0” 戰略“四大中心”之一的全新福特中國設計中心,未來將和產品中心、新能源中心和創新中心一起,為福特品牌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持續推動品牌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03構建更優投資環境
其實,不僅僅是上述項目,跨國車企及零部件企業還有很多項目正在籌劃和落地之中,包括近期特斯拉準備在中國內地建設在華第二家工廠的消息,就備受矚目。
事實上,今年以來,包括汽車行業的外資布局中國的重磅消息不斷,中國持續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數據顯示,僅湖北1~2月新增外資企業數就達到73家,引資金額同比增長189.15%。江蘇今年前兩個月實際使用外資超過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9億元),引資規模位居全國之首。來自商務部的數據表明,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再創新高,同比增長了37.9%。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在疫情、缺芯、原材料漲價、供應鏈風險等考驗下,中國的環境始終保持良好,對跨國車企及零部件企業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全球疫情仍然起伏的情況下,我國堅持擴大對外開放水平,修訂發布新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多家有關部門針對外資企業突出關切,在保障內外資平等參與政府采購、支持外資研發中心享受科技創新進口稅收優惠政策、外籍個人所得稅減免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專項政策措施,有效促進了外商投資穩定發展,也為汽車行業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創造了良好市場氛圍。
相關的調查數據也表明,在華投資成為外商的優選。3月1日,華南美國商會發布的《2022年華南地區經濟情況特別報告》顯示,超過九成的受訪外國企業選擇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地之一,過半的專業服務企業將中國列為投資首選地。報告顯示,外企在華再投資意愿強勁。2022年,72%的受訪企業表示將繼續在華再投資;72%的受訪企業未來三年計劃在中國擴張業務,未來三到五年,受訪企業在華再投資總額預計將達到2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85億元)。3月31日,中國美國商會針對美國在華企業發布的調查報告表明,60%的企業仍然認為中國是其近期全球投資計劃的前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66%的企業計劃今年增加在華投資;83%的企業沒有將制造或采購轉移出中國的打算……
“汽車產業是中國制造業領域利用外資的重要部分,中國在政策、法律、市場等多層面打造的開放體系和優越的市場環境,使包括汽車產業在內的外國投資者來華投資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中國市場學會(汽車)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薛旭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在華受益的事實表明了跨國企業在華投資選擇的正確性,預計今年跨國車企及零部件企業的投資會超過去年。
的確,在良好的市場環境下,諸多跨國車企及零部件企業的在華投資也從中受益匪淺。其中,采埃孚集團最新發布年度財報顯示,2021年全球銷售額達38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645億元),強勁增長17.5%。其中,以中國為主體的亞太區銷售額9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22億元),占比23.5%。按照采埃孚市場規劃,這一比重到2030年將提高到30%。事實上,中國成為采埃孚最重要戰略市場之一的同時,也已經成為采埃孚全球技術開發重要基地之一。
此次參加商務部汽車產業鏈外資企業座談會的企業代表現場表示,充分肯定中國近年來在擴大市場準入、優化營商環境、妥善應對疫情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后,表示將堅持把中國作為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繼續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氫能、技術研發等方面加大在華投資力度,為推動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繼續與外資企業加強交流,及時解決困難問題,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好服務保障。”王受文對參加汽車產業鏈外資企業座談會的外資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制造企業所言,其實是為所有跨國車企及零部件企業送上的“定心丸”。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1-28 16:26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1-28 16:26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