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五大上市機場2021年成績出爐
據民航資源網報道,2021年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尤其國際航線完全恢復仍尚待時日,以“流量經濟”為代表的機場業務量和財報成績也因此受影響大幅下滑,為了扭轉業績我國各機場也做出了不少努力。
2021年,中國內地248個機場旅客吞吐量為9.07億人次,比2020年增長5.9%,恢復到了2019年的67.1%。截至2021年,全國已有29家機場實現身份證一證通行,66家機場應用人臉識別技術,234家機場實現“無紙化”便捷出行,40家千萬級大型機場開通旅客“易安檢”服務。盡管如此,從上海、廣州、深圳三家上市機場所公布的2021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來看,成績依然沒有實現扭虧。
從運營數據來看,由于受到清明、五一小長假旺季等利好因素影響,國內需求快速反彈,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最高峰值均出現在3~5月,低谷期集中在2月、6月、8月、11月。其中2月局部地區疫情爆發、春運等一系列因素使政府呼吁“就地過年”,航空需求跌到谷底。進入6~8月,廣深疫情、南京疫情爆發,廣州、深圳、上海、廈門等地的機場旅客量受影響最大。11月歷來是民航傳統淡季,加之多地出現疫情反復,北京首都機場旅客量跌到谷底。不過,隨著國內疫情好轉和出行管控放松,國內航空需求呈現強韌性和迅速恢復的趨勢。
從五大上市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和起降架次來看,廣州白云機場排在五大上市機場榜首,同時在全國也排在首位。從恢復速度來看,深圳機場旅客吞吐量和起降架次恢復情況相對最好,分別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68.69%和85.87%,北京首都機場的恢復率在幾家上市機場中相對最低,其旅客吞吐量和起降架次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32.6%和50.2%。
從貨運方面來看,去年各上市機場年貨郵吞吐量均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廣州白云機場和北京首都機場同比增速均超15%,成績頗為亮眼。據民航局和綜合數據顯示,2021年機場貨郵吞吐量最大的三個城市依次為:上海(436.6萬噸)、廣州(204.5萬噸)、深圳(156.8萬噸),在此指標上,廣州、深圳首次超越北京。2021年廣州白云機場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同比增幅超過20%,國際客改貨航班同比增幅超過50%,深圳國際全貨機航線通航城市達30個、全貨機通航點達51個。
根據已公布的三家機場2021年預虧公告,上海機場預計虧損金額最多為16.4億元至17.8億元,同比變化為-29.44%至-40.49%。白云機場預計虧損3.81億元至4.65億元,同比變化為-52.18%至-86%。深圳機場預計虧損0.255億元至0.508億元,同比變化為-190.84%至-280.98%。不過深圳機場、廈門空港兩大機場呈現逐步恢復盈利的趨勢,2021年一季度至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12億元和1.63億元。公告里均提到了機場受疫情影響,旅客吞吐量和起降架次有所下降,另外疫情防控相關費用支出較多,導致營收業績同比下降。此外受限于全球疫情狀況,國際航線業務量受到較大影響,經營方面繼續承壓。
據民航業內人士分析,與北上廣機場業績大量依托免稅業務租金等非航收入不同,免稅業務在深圳機場和廈門空港的收入構成中的份額相對較低,因此國際客運量大幅下降對機場業績的沖擊并不如北上廣機場顯著。
曾經的“白馬股”上海機場已公布了重組方案,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本次交易完成后,虹橋公司和其物流公司將成為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浦東第四跑道將成為上市公司持有的資產。上海機場上市公司通過定向增發收購集團的三塊資產,做到了國有資產的增值。
截至去年11月,我國機場資產負債率為44.1%,較疫情前上升8.2個百分點,這也是導致民航企業普遍虧損的重要原因。不過“危中有機”,2021年,我國新冠疫苗接種人數占比已超過80%,疫情有望快速得到控制,預計今年國內航空業仍會有序復蘇。另外今年年底國際和地區線也有望先從港澳地區起逐漸放開,機場單季度凈利潤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
從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數據來看,今年國內民航業呈現加快復蘇態勢,如春運客流較去年大幅增長,截至1月29日,全國共發送旅客3.51億人次,比2021年同期增長47.4%。民航局綜合司司長劉魯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說疫情是影響我國民航2022年經營態勢的最大不確定因素,那么,境外疫情就是這個最大不確定因素的關鍵因素。
今年全球疫情演變可能存在三種態勢:一是“外增內穩”,二是“外平內穩”,三是“外降內穩”,預計全年生產指標要稍優于去年,旅客運輸量可能恢復到疫情前的75%左右甚至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或小幅提升)。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市場消費排行榜
-
2022-01-17 15:40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市場消費熱門推薦
-
2022-01-17 15:40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