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制造耐克?中國在這場制造業大騰挪中失去了什么?
中國消費者如果在耐克門店任選一雙運動鞋,大概率會挑中越南制造的產品。
2010年以前,中國還是耐克鞋類產品的最大制造國,現在,耐克一半以上的鞋子產自越南。類似的,阿迪達斯的主要生產國也已經并非中國,它四成的鞋子是由越南的代工廠生產的。
什么力量推動了耐克、阿迪達斯從“中國制造”轉向“越南制造”,中國在這場制造產業的大騰挪中失去了什么?
失去的份額
2020年,印度尼西亞取代中國,成為了耐克鞋類產品的第二大制造國。
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國制造在耐克份額的下滑,而非印度尼西亞得到外部力量的加持:在過去的十五年間,印度尼西亞的生產比例較為平穩的21%和26%之間波動。
取得耐克鞋類制品的制造環節主要份額的是越南。越南一步步取代中國,成為了耐克鞋類產品的最大生產基地。
耐克財報顯示,2010年,越南取代了中國成為耐克鞋類產品最大生產國。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南代工的比例不斷攀升。2020年,越南生產了耐克50%的鞋類產品,2021年,該比例進一步升至51%。與此同時,中國的生產比例則從2006年的35%逐漸降至2021年的21%。
作為全球最大的運動服飾品牌,耐克并沒有一家自己的生產工廠。它絕大多數鞋類產品都是由超過15家獨立的合同制造商在美國境外生產的,這些制造商在14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91家鞋類工廠。總體上來說,耐克主要通過東南亞地區的廉價工廠代工生產,然后將產品銷售到北美、歐洲、亞洲等主要市場。北美是耐克最大市場,在2022財年第二季度,大中華區的營收下降了20%,而耐克北美地區的營收則穩增12%。
與耐克類似,另一運動服裝巨頭阿迪達斯的鞋類制造環節也呈現類似變化。2013年,越南取代中國成為阿迪達斯鞋類產品最大的生產地。當年,越南生產了阿迪達斯35%的鞋類制品,中國則占據31%份額;2020年,越南的生產比例已經升至42%,中國則只剩下15%。
越南為什么成為了各大運動服裝巨頭的最佳選擇?
稅收優惠政策和廉價的勞動力吸引著制鞋產業。
據外媒報道,越南在2015年1月引入了針對制造業企業的所得稅激勵政策。據相關優惠政策,滿足一定條件的企業所得稅前4年全免,后9年應納稅額減免50%,再往后15年減免10%。此外,越南開出的優惠政策還包括,用于形成固定資產的貨物免征進口稅,按季度申報增值稅,以及其他投資信貸激勵措施和免征土地和水面租金等政策。往后的幾年間,越南的上述政策有所更新。
“耐克的工資比在田里勞作高得多,工作環境也更好。”一位來自越南的工人在某論壇上公開表示。盡管耐克的越南代工廠工人薪水低于中國,但當地工人的收入水平在越南工人眼中已頗具競爭力。據一位工人透露,在越南為耐克制作鞋子的薪水為5美元/天。按八小時工作制計算的話,每小時為0.625美元,大約是3.98人民幣。
相比之下,我國福建莆田耐克代工廠的薪水相對更高。一位接近莆田耐克代工廠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地的工人一天工作八小時,周末單休。當地工人一小時的薪水約為19元人民幣。
對于耐克和阿迪遷移代工廠的原因,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表示:做外貿出口的生產企業以及全球布局的國際品牌生產的布局是需要考慮出口配額、匯率、用工成本、產業鏈、交期、產能等因素的,耐克遷移越南代工不僅僅只是追求用工便宜,也要考慮出口配額,作為全球品牌不可能把雞蛋放一個籃子里。
好事,還是壞事
十五年間,隨著制造環節在亞洲騰挪,耐克從“中國制造”變為以“越南制造”為主。這究竟意味著中國鞋類產品制造環節的升級,還是在競爭中的敗退?
“不要因為有部分產能放在東南亞就驚慌。實際上,東南亞大部分工廠在原材料方面還是需要國內供給,東南亞的工廠就是單純的加工而已。落后產能遷移對于國內而言反而是好事。”程偉雄對記者表示,國內產業經過了初期的發展,現在需要產業升級。部分產能的外遷其實對中國國內本土運動鞋產業沒有影響,而且國內產能足以滿足本土市場和出口需求。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耐克等品牌制造環節的遷移對中國制造業和本土品牌來說,有不小的負面效應。制造環節的轉移,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包括直接的就業機會減少、以及新生產工藝等技術的傳播延緩。
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首先,中國的代工廠減少了訂單,影響制造成本,很可能出現工廠的萎縮。其次,對于中國本土品牌而言,如果都用同一個代工廠,會更快得到競品新款式的信息。如果競品加工廠不在中國,則信息源缺少了。”
“作為全球最大的運動鞋企業之一,耐克的退出意味(中國)失去大量的就業機會、巨額稅收、大量的社會價值等。此外,這還可能導致失去良性循環的競爭環境,喪失提高國內制造水平、以及培養相關熟練工等潛在機會。”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同樣也認為,代工廠逐漸遷至越南,對中國來說會有非常大的負面效應。“國內的鞋類制造業也將失去通過與全球頂級企業競爭,來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技術、營銷、管理等各個層面的機會。”
疫情期間,越南等部分東南亞國家的制造業受到沖擊,工廠的正常運轉一度難以為繼,部分紡織服裝訂單回流中國。
2021年5月之后,胡志明市暴發了疫情,并蔓延到周邊的制造業所在的省份。7月中旬,耐克近80%的鞋類制造商和其在越南的一半服裝供應商被迫停止生產。直至11月初,越南政府表示,越南約有200家為耐克公司生產運動服裝的合同工廠在停產數月后恢復運營。
“越南工廠的關閉導致我們取消了大約1.3億件產品的生產。”耐克高管在2022財年第二季度的電話會議中表示。不過,耐克高管同時透露,目前越南的所有工廠都已正常運轉,產能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的80%左右,耐克有信心使得全球供應水平在2023財年恢復正常。
“中國制造”到“中國品牌”的距離
單就運動服飾產業而言,品牌方與制造環節的分離是大勢所趨。國際品牌耐克和阿迪達斯如此,中國本土崛起的品牌同樣選擇了這條路徑。
“(安踏產品)主要是供應鏈合作伙伴供應,自產的比例很低。”安踏一位中層管理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安踏的鞋類產品主要是依靠福建省晉江市的代工企業,而衣服類產品的代工廠則分布在河南、安徽等地。
李寧采用的也是代工廠和自有工廠兼顧的模式。特步的自有工廠則分布在福建、湖南和安徽等地。
如果說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品牌正在與中國制造脫鉤,那么中國本土品牌是否已經從中國制造的土壤上成長起來?
“近年來,中國本土品牌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耐克阿迪等品牌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伍岱麒認為:“本土品牌與耐克等外國品牌的差距還是有的,主要體現在品牌塑造和產品設計創新上。正因為如此,本土品牌還沒有很高的溢價。”
近兩年,中國本土運動品牌因國潮風、線上業務發展等因素得到進一步夯實。國產體育消費品龍頭安踏體育在2021年上半年的營收超過228億,同比增長55%;歸母凈利潤超38億元,同比增長132%。單從凈利潤來看,耐克在2022財年的前兩季度也只獲得了32億元的凈利潤。
實際上,今年上半年中國本土運動的業績都較為良好。除了安踏以外,李寧(2332.HK)和特步國際(1368.HK)的營收和凈利潤都同比大幅增長。
在安光勇看來,如果只考慮國內利潤率低的中低端市場,中國本土品牌已經有很大的優勢。但如果想做利潤率高的,真正意義上的高端市場,恐怕差距還很大。
“耐克、阿迪等國際品牌依然是國內運動市場的頭部品牌,這是安踏、李寧等本土運動品牌短期內無法替代的。一旦耐克、阿迪等國際品牌加碼線上業務,對于下沉市場和大眾化產品還是會帶來沖擊。”程偉雄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于國內運動品牌來說,重營銷輕研發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本土品牌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在面輔料的創新應用、功能創新材料、版型研究等方面都需要持續的投入與突破。”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推薦排行榜
-
2022-01-05 08:5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推薦熱門推薦
-
2022-01-05 08:5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