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風漁融合設計獲權威認證
(資料圖)
漂浮式風電開發與深遠海漁業養殖技術融合實現多空間共用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周全智)3月6日,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源電力”)依托科技項目“漂浮式海上風電關鍵技術研發與工程示范”研發的全球首例漂浮式風漁融合平臺設計獲中國船級社原則性批準(AIP)證書,標志著該設計獲得業內權威機構認可,完成了項目工程建設又一重要里程碑節點。
深海風能儲量豐富,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研發與應用市場廣闊。據統計,我國水深超過50米的海域蘊藏的風能儲量超過了22億千瓦,是淺海海域的4倍。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對于近海養殖、旅游、航運等影響遠遠小于近海風電,后期風電場退役時,漂浮式海上風電的拆除成本也更低,海上風電走向深海已成為行業共識。與此同時,在海洋漁業領域,內陸和沿海近岸養殖病害頻發、環境惡化、食品安全等問題日益突出,海水養殖業由陸基、近淺海養殖推向深遠海工業化智能高效養殖是必然趨勢。
海洋牧場與海上風電融合發展,是現代農業和新能源產業跨界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是綜合利用海洋資源的創新思路。龍源電力突破常規風電開發模式,采用“水上發電、水下養魚”創新理念,將漂浮式風電開發與深遠海漁業養殖技術融合,力爭實現“平臺結構、海洋空間、運營功能”多空間多層次共用。在空間上,水上水下、集海面與海底空間立體開發,綜合利用海面風能與海洋生物資源,可實現清潔發電與無公害漁業產品生產空間融合;在功能方面,運維、電力、人員、交通、生活設施可以融合共用節約投資。
該項目擬建于福建南日島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涉及總體性能、結構、系泊、機械、電氣、養殖等14個專業,通過節約集約使用有限海洋空間,統籌海洋漁業資源開發,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從而開創“水下產出綠色產品,水上產出清潔能源”的新局面,探索出一種“海上糧倉+藍色能源”新模式。
經中國船級社嚴格審查,該項目設計符合國內外現行主要規范要求,安全性能良好,滿足場址海域海洋環境條件下的作業需要,最終獲得AIP證書,為我國深遠海漂浮式風電開發及深海漁業養殖相融合起到良好的示范意義。
責任編輯:沈馨蕊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資訊排行榜
-
2023-03-20 16:06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3-20 16:06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