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段旭如:本世紀中葉核聚變能可望實現應用 天天新要聞
訪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核聚變領域首席專家段旭如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白宇
(資料圖片)
在科幻作品中,核聚變一直是經久不衰的話題。如在今年年初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2》中,就有著不少關于核聚變技術應用的鏡頭。那么在現實生活中可控核聚變的研究進展情況如何?科幻作品中展現出的行星發動機等核聚變應用場景能否在未來成為現實?全國兩會期間,中能傳媒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核聚變領域首席專家段旭如。
中能傳媒:您的提案關注點有哪些?
段旭如:我的提案主要是關于我國核事業與核能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建議,包括設立國家“核科學日”及充分發揮核科技工業體系作用推進我國核聚變能研發高質量發展等內容。
其中,建議設立國家“核科學日”,將有益于加強核科普工作,激發青少年喜愛核科學的興趣,同時將有助于激勵核事業工作者,對我國核事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在推進我國核聚變能研發高質量發展方面,建議充分發揮核科技工業體系的作用,主要是考慮到目前核聚變能研發已走入發展聚變堆核工程與技術階段,因此應充分發揮我國核科技工業體系的作用,彌補現有聚變研發力量在聚變堆核工程等方面經驗與技術的不足,為早日實現聚變能技術高水平自立自強、助推“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聚變力量。
中能傳媒: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2》在網絡上引發熱議,電影中提及的行星發動機其原理就是核聚變,您如何看待這一科幻方向?在您看來,電影中展現出的行星發動機等核聚變應用場景未來能否成為現實?
段旭如:《流浪地球2》這部開年科幻電影非常震撼,利用核聚變作為能源來驅動龐大的行星發動機,這是科幻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更是作者對未來科技的期待,特別是對解決人類未來能源問題的根本途徑——核聚變能的期待。
可控核聚變具有資源豐富、環境友好、固有安全等突出優勢,1升水中含有的氘全部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相當于300升汽油燃燒后釋放出的能量。據估計,僅在海洋中含有的氘,作為核聚變燃料足夠人類使用上億年。因此,未來可控核聚變技術一旦實現應用,像海水淡化、星際旅行等因耗能巨大而望而卻步的工程均有望在核聚變的支持下得到快速發展。而像影片中的行星發動機等硬核科技以目前的認知看似遙不可及,但隨著未來的重大發現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突破,在未來或許可以成為現實。
中能傳媒:目前我國可控核聚變的研究進展情況如何?您預計何時人類可以使用可控核聚變的能源?
段旭如:在世界范圍內,可控核聚變正進入發展的關鍵時期。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啟動后,全球聚變界集中力量攻克聚變堆相關的工程技術難題,目前該計劃已進入主機工程裝配階段,預計在幾年后投入運行。基于目前聚變技術的發展情況,約30年的時間,也就是到本世紀中葉,聚變能可以實現應用。
中能傳媒:據您了解,在ITER項目中我國貢獻了哪些力量?目前進展情況如何?
段旭如:我國以平等伙伴身份加入ITER計劃,貢獻比例約占9%,其中70%以上采用了實物貢獻方式,并陸續承擔了18個部件研制項目的制造任務,涵蓋了ITER裝置重要關鍵部件。
目前,我國承擔的ITER部件研制項目任務進展順利,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成果豐碩。比如,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牽頭研發的第一壁采購包半原型部件在2016年成功通過高熱負荷測試,在世界上率先通過認證,同時也帶動了我國其他相關領域技術發展。
目前我國按時、高標準、高質量交付了ITER計劃有關任務,關鍵部件研制項目完成質量與進度均走在ITER參建各方前列,有力推動了ITER計劃的實施。
責任編輯:沈馨蕊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資訊排行榜
-
2023-03-08 16:0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3-08 16:0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