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關注:如何提高地震勘探采集日均炮數?
(資料圖片)
■講述人:盧光年(吐哈油田勘探事業部物探項目部工程師)
【操作難題】隨著地震勘探裝備和地震采集技術的發展,油氣勘探向復雜地表和復雜構造區域深入,要求施工方法不斷強化。吐哈油田從2014年開始應用“兩寬一高”(寬方位、寬頻率、高密度)三維勘探技術,勘探成果取得顯著成效,但炮道密度從每平方公里192萬次劇增到710萬次,致使施工量增加,施工成本大幅提高,若想實現此勘探技術經濟有效實施,則對地震采集效率有更高要求。
【破解方法】技術人員對吐哈油田同區域進行可控震源動態掃描T-D曲線、采集效率分析,借鑒準東新區石樹溝三維地震采集項目經驗,經過可控震源空間分布研究和動態掃描T-D曲線優化,總結出攻關思路,驗證石錢灘三維地震采集項目。
首先,我們對石錢灘三維地震采集項目實施可控震源滑動掃描試驗,分析出不同地表相鄰可控震源干擾距離,在保障資料品質的基礎上,進一步縮短可控震源滑動時間及相鄰可控震源組的距離,優選出3組動態掃描T-D曲線。
其次,研究可控震源空間分布,通過數學模型計算出不同位置每臺可控震源的滑動時間理論值,優選出可控震源位置分布方式,達到減少可控震源滑動時間的目的。
最后,用優選出的可控震源位置分布和三組動態掃描T-D曲線匹配,形成3種施工方式,進行理論采集日效計算和現場適應性試驗,以實際試驗采集日效炮數確定最佳高效采集方式。
【應用效果】通過高效采集攻關,石錢灘三維地震采集項目平均日效達到7460炮,采集平均日效較以往提高33%,最高日效達8306炮,創造了吐哈油田地震日效最高采集紀錄。項目提前4天完成,節約直接成本251.65萬元。總結形成了關于可控震源動態掃描T-D曲線和震源排列組合的優化分析方法,對縮短勘探周期、加快油田勘探開發節奏有重要意義。(安鳳霞整理)
關鍵詞: 地震勘探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能源環保排行榜
-
2022-11-14 09:55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能源環保熱門推薦
-
2022-11-14 09:55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