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石化行業遭遇“寒冬”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通脹率居高不下、市場需求疲軟等因素,將導致歐洲地區石化行業遭遇“寒冬”。
【資料圖】
競爭力挑戰
對天然氣供應前景的擔憂,導致歐洲氣價飆漲,被視為歐洲“氣價風向標”的荷蘭天然氣中心(TTF)天然氣現貨價格8月達到創紀錄的334歐元(約合2346.6元人民幣)/兆瓦時,隨后價格略有回落。9月12日,TTF近月天然氣期貨價格為191.98歐元/兆瓦時,仍比一年前高出3倍。
英力士歐洲烯烴和聚合物北方公司首席執行官羅布·英格拉姆表示,由于缺乏原料優勢,歐洲石化行業長期面臨競爭力挑戰,而該地區的能源短缺狀況又加劇了這一挑戰。
英格拉姆在西班牙近期舉辦的歐洲化學品分銷商協會年度大會上表示,“我們在歐洲業務上的競爭力在能源短缺開始前就比不上全球同行,更不要說現在出現能源短缺狀況了”。歐洲石化生產商正尋求最大限度利用天然氣替代品作為原材料,特別是可再生能源。
英格拉姆表示,“歐洲市場面臨的巨大挑戰是在保持競爭力的同時應對這些挑戰,通過在工藝技術、生產效率和數字化方面的投資,歐洲石化工業可以在原有優勢的基礎上走一條積極的路”。
但對于在當前能源環境下無法保持競爭力的歐洲化工行業來說,除了關閉工廠,可能已別無選擇。由于天然氣和電力成本極高,歐洲合成氨和氯堿等基礎化學品產能已被部分閑置。根據標普全球公司最新歐洲天然氣短期分析報告,截至9月1日,在歐洲地區約1900萬噸/年的合成氨總產能中,估計有1200萬噸/年的產能已被部分或全部關閉。
外部產品沖擊力加大
過去兩年,歐洲一直受到國際供應鏈延誤和中斷的影響,不過目前來看,該地區的物流問題已顯示出緩解跡象。但這引發了業內人士對于套利機會重新出現的擔憂,特別是從亞洲和美國到歐洲的出口套利機會,將導致歐洲地區來自亞洲和美國具有價格競爭力的石化產品和原料進口量增加。
標普全球公司全球石化分析師喬舒亞·福伯表示,這可能最終導致歐洲處于盈虧邊緣的石化廠和產能的關閉。在全球范圍內,分銷問題正在緩解,將導致更多原本銷往亞洲的石化產品進入歐洲。過去3年全球石化產能穩步增長后,未來18個月,歐洲和全球石化生產商將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這增加了產能關閉的可能。
標普全球公司表示,過去3年,全球物流和供應鏈受到挑戰,意味著亞洲、中東和美國增加的石化產能沒有多少機會與在歐洲銷售的歐洲石化生產商競爭,因為供應鏈瓶頸導致全球市場脫節,進口也受到限制。數據顯示,全球聚乙烯和聚丙烯(PP)供應量已從2017年的1.15億噸/年和7700萬噸/年分別上升至目前的1.47億噸/年和9900萬噸/年。
能源短缺對歐洲需求的影響,以及進口量增加對供應的影響正在顯現。標普全球公司最新大宗商品報告顯示,8月,歐洲石化市場以石腦油為原料的乙烯裂解裝置利潤率大幅下滑。歐洲氣價高企將繼續給合成氨和氯乙烯價值鏈利潤率帶來壓力。此外,丙烷脫氫(PDH)裝置利潤率8月中旬跌為零,是新的季節性低點,因為丙烯價格直線下降。一旦供應鏈中斷問題和集裝箱瓶頸被突破,歐洲石化產品利潤率將受到來自美國和亞洲進口產品的更大壓力。
化工生產商想方設法應對挑戰
2022年1~8月,西歐工業天然氣需求與5年平均水平相比減少了13%,僅8月的需求就比5年平均水平減少了27%。根據西班牙和荷蘭的工業天然氣需求數據,煉油化工行業正推動天然氣需求下降,紡織、造紙和金屬等其他天然氣密集型行業的需求近幾個月也出現大幅下降。
陶氏化學首席執行官吉姆·菲特林在二季度財報發布會上表示,“我們在歐洲的一些石化廠已減少天然氣用量。當前歐洲能源成本很高,隨著冬季臨近,必須考慮德國政府可能采取的天然氣限制措施”。德國是陶氏化學應密切關注的地方,該公司已減少在德國波倫生產基地的天然氣用量。菲特林表示,公司將繼續尋找其他采購選擇,并在全球范圍內提高擁有獲取低成本能源和原料的能力。
菲特林還提到近期宣布在德國施塔德新建一個永久性液化天然氣(LNG)進口設施的計劃,該LNG進口設施將幫助德國政府滿足高達15%的天然氣需求。菲特林指出,“該LNG進口設施的進口能力約是美國為幫助歐盟而承諾的LNG出口量的25%。這將提高施塔德陶氏化學生產基地的能源和原料靈活性”。該進口終端預計2026年建成并投用。
標普全球公司表示,為應對歐洲地區天然氣和電力價格的不斷上漲,利安德巴賽爾9月初對在歐洲銷售的PP、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征收了能源附加費。利安德巴賽爾是歐洲最大的HDPE和PP生產商,也是第三大LDPE生產商。9月的附加費總計為160歐元/噸,未來幾個月根據德國近月平均電價將自動增減。
在該公司采取上述行動前,歐洲還有另外兩家主要聚合物生產商也征收了類似的附加費,原因是冬季來臨之際,聚合物前景悲觀,而可能出現的天然氣配給和由此引發的能源短缺狀況,又加劇了這種悲觀情緒。標普全球公司稱,其他生產商已推出每噸50~70歐元的能源附加費。消息人士稱,能源密集型產品,如LDPE和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受到能源成本上漲的影響更大。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能源環保排行榜
-
2022-10-24 15:49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能源環保熱門推薦
-
2022-10-24 15:49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