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微速訊:我國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達1.95億噸
(資料圖片)
在9月15日召開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介紹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有關情況。黃潤秋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十年,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認識最深、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顯著的十年。從綠色低碳來看,全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從68.5%下降到56%,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都穩居世界第一,去年上線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綠色越來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今夏,多地遭受了高溫天氣、干旱、洪水等災害性天氣,極端天氣變化會否影響去碳化目標?“這讓我們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就在身邊,也凸顯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黃潤秋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所以,我們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態度是堅定的。這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中國言必行、行必果。”
據黃潤秋介紹,十年來,我國將應對氣候變化擺在了國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不斷提高碳排放強度的削減幅度,不斷強化自主貢獻目標。為此,能源結構穩步調整,在煤炭占一次消費比重下降的同時,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提高6.9個百分點,達到了16.6%。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增長2.1倍,突破10億千瓦,風、光、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均穩居世界第一。同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通過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持續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的盲目擴張,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化解過剩產能等措施,十年來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5%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2%,是全球降碳最快的國家之一,相當于少用14億噸標準煤、少排放29.4億噸二氧化碳。
黃潤秋稱,自去年7月16日啟動以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上線就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截至9月14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95億噸,累計成交額85.59億元,通過有效發揮市場機制的激勵約束作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作出中國貢獻,我國持續深化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截至上月底,累計安排超過12億元人民幣,簽署13份合作文件,培訓超過2000名發展中國家相關人員。
記者還了解到,我國是第一個治理PM2.5的發展中國家,被譽為全球治理大氣污染速度最快的國家,減污與降碳協同增效。十年來,全國空氣質量改善顯著,74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56%,重污染天數減少87%。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數較2015年減少51%。
在此背后,能源、產業、交通和城市環境治理結構“四個結構”的調整至關重要。黃潤秋介紹,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十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量有2/3來自于清潔能源,全國燃煤鍋爐和窯爐從50萬臺減少到現在的10萬臺。我們大力實施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2700多萬戶農村居民告別了過去煙熏火燎的冬季取暖方式。不僅在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上明顯的提升,而且也顯著改善了空氣質量,因為我們少燒了6000萬噸以上散煤。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加強對PM2.5和臭氧的協同控制,突出抓好多污染物協同治理和區域聯防聯控,扎實推進產業、能源、交通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能源環保排行榜
-
2022-09-26 16:00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能源環保熱門推薦
-
2022-09-26 16:00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