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如何把握和應對新挑戰?
2022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市場在多點疫情反復、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下承壓。尤其是3月、4月,吉林、上海等地疫情的反復影響了汽車供應鏈,其中,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作為中國汽車供應鏈非常集中的區域,其整體的節奏放緩,更是波及到其他地區。令人欣慰的是,隨著一系列穩增長、促消費的政策出臺,我國汽車產業鏈逐步恢復,汽車產銷量也出現好轉。
整體來看,我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新的發展階段,該如何把握和應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對此,在7月28日下午舉行的FOURIN世界汽車研究會(FAF)第40次例會上,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綜合管理部主任李健就中國汽車產業形勢之新階段、新挑戰及新思路做了主題報告。
中國汽車產業進入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新階段
“現階段,自主創新已經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李健指出,首先是國內新能源汽車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去年的產銷量均超過300萬輛,這主要得益于以下四方面指標取得明顯的突破:一是突破了技術關。續駛里程、安全性能問題基本解決,特別是在動力電池方面,各家動力電池廠商提出了非常先進的理念,比如比亞迪提出的刀片電池、寧德時代發布的麒麟,在結構創新等方面優于世界水平,在安全方面,很多電池廠商也已經做到電池只冒煙不起火。二是過了成本關。中國動力電池售價率先達到5.41元/瓦時,在政府補貼減少的前提下,不少中國企業生產新能源汽車有邊際貢獻,有一些真實利潤。三是過了市場關,目前,私人用戶在新能源汽車用戶中占比已經達到80%,這意味著市場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認同度大幅提高,整個新能源產業已經過了市場關。四是充換電設施已經跟上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步伐,‘十四五’期間,我們還將進一步大力發展充換電基礎設施。”
其次,我國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蓬勃開展,國產品牌競爭力日益提升。比如在價格方面,中國品牌的整車價格早已突破了15萬元,像紅旗、蔚來、高合等品牌的部分車型價格突破了50萬元,其他新能源車企的車型價格大多也在20萬元~30萬元區間。在技術方面,新技術來源不再依賴引進技術,自主品牌車企主要通過自主創新驅動發展。再者,新市場開拓能力明顯增強,五菱宏光mini不僅在國內市場取得較好的成績,也在國際市場上發展。另外,創新企業不斷涌現,包括華為、億華通、地平線等一大批創新企業,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在李健看來,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汽車產業的技術研發基地,不僅研發投入超過很多發達國家,我們的人才優勢也非常明顯,而且良好的互聯網技術發展氛圍,也為新技術研發應用快、開發效率高提供了助力。因此,目前眾多國際品牌整車企業都加強在中國的研發投入,其開發的技術和產品的本土化趨勢也愈發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已確立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作為碳排放大戶,汽車產業碳減排任重道遠,而且綠色發展也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共識,因此,今后全球汽車產業的競爭不僅是在性能、質量、成本、服務層面的較量,碳排放也會成為一個全新的競爭維度。在此背景下,中國汽車產業也迎來了綠色轉型的新階段。
以新思路應對新變化與新挑戰
中國汽車產業進入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新階段以后,很多在跟隨發展階段成功的經驗已不再適用甚至會成為現階段發展的障礙,因此,不論是全行業,還是政府管理部門都需要尋找新的思路,以應對汽車產業新階段的變化與挑戰。對此,李健從企業發展的驅動力、產業內的生態、生產企業與供應鏈及銷售端的關系,以及政府管理汽車產業發展的思路這四個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考與建議。
首先從整車企業層面來看,其技術來源要由引進消化吸收轉向自主創新發展,同時也要重視與零部件企業的深度融合,重整供應鏈,把新技術、新功能轉化為用戶能夠感受到的、喜歡的新體驗;幫助創新型企業將新技術、新部件應用到汽車產品,并達到車規級也非常關鍵。另外,在銷售和服務環節,整車企業需要改進或改變依賴4S店的間接銷售服務模式,要與用戶建立直接的聯系,以便迅速改進產品。軟件的在線升級模式將成為改善用戶體驗的主要渠道,并可能成為整車企業獲利的重要模式。
就零部件企業而言,其技術來源也應從引進消化吸收,轉向自自主創新。不僅如此,零部件企業還要轉變單純為整車廠服務的思路,順應供應鏈重整新趨勢,注重新技術、新型零部件生態建設,重建與整車企業的關系;針對部分中國整車企業技術積累薄弱的現實情況,零部件企業還應有幫助整車企業用好新技術的準備。
此外,李健還分別從外資企業、新技術創新企業等方面給出了相關的建議和看法。在汽車行業整體層面,他指出,在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新階段,整個汽車產業的生態都會發生重大變化。因此,在創新發展階段,全行業需要有適應創新的生態;在綠色發展方面,除了需要突破關鍵技術以外,還需要把握市場節奏。此外,還需要政府管理部門和行業多方協作,推動大量適應新技術應用的新標準,建立把握全行業進步發展節奏的法律法規等。
“總而言之,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目前已經進入了新階段,面臨新挑戰,我們需要新思路。”李健最后說到。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8-08 11:04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8-08 11:04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