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控電力:綠色煤場 “智能”升級
中國能源新聞網通訊員 劉紅潤
“穿白襯衫巡查煤場,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自從建起這兩個‘巨無霸’,修好四季常青的‘綠腰帶’,投入了智能設施,在集控室,只要輕點鼠標,各類信息一目了然,工作環境好了,大家心里別提多舒坦了。”晉控電力同華發電公司燃料管理部綜合管理班班長王朝暉介紹,在發電企業,煤場曾是“臟亂差”的代名詞,工作人員每天灰頭土臉,風大時,嘴巴、鼻孔全是黑灰。如今,插上智慧翅膀的煤場成了全廠的香餑餑,部門上下拼勁十足,業績突出,被評為2022年“山西省工人先鋒號”、2021年度山西省電業工會聯合會“建功十四五、轉型蹚新路”主題勞動競賽優勝集體、晉能控股集團“模范集體”等榮譽稱號。
“巨無霸”里有玄機
王朝暉眼里的“巨無霸”是同華發電公司的地標性建筑——兩座封閉煤場,其占地面積分別為151米*156米和105米*70米,也是目前山西省內跨度最大的鋼結構工程,由斗輪機煤場封閉煤棚和汽車卸煤溝封閉煤棚兩個鋼結構煤棚組成。這個項目于2019年7月開工,在短短4個多月的時間內高質量、高效率完成了鋼架主體構建,同步投入水暖電、消防及三維激光數字化盤煤、料場防自燃監控、粉塵在線檢測儀等多個智能化系統,被評為山西省鋼結構金獎的“三晉鋼結構樣板工程”。
“這就是智能煤場集控室,打開‘自動化盤煤軟件’,先調整云臺角度,點擊控制按鈕,開始掃描,自動生成所需要的信息,用不了10分鐘就能得到真實的庫存情況,還可以隨時查閱歷史數據。”王朝暉介紹,以前都是人工盤煤,每月一次,根據經驗進行測算,得出的數據與實際有很大出入。2020年底,封閉煤場建成后,在煤棚頂部安裝上了帶有云臺的激光掃描儀裝置,通過云臺控制激光掃描儀360度旋轉,實現了對煤堆一鍵式掃描盤點。盤點完成后,數據立即傳輸到集控室服務器,自動進行解析、計算和建模合成,生成3D模型,計算出煤堆的體積,并根據煤堆密度得儲煤量,實現了煤場精益化管理。當前數據顯示,煤場存煤18.5萬噸,同華發電公司兩臺660MW燃煤發電機組,每天需要“口糧”1.1萬噸,相當于17天的庫存。除了能夠自動盤煤,這里還安裝了自動抑塵、消防、通風等系統,當煤炭達到一定溫度時,會自動噴水降溫,避免發生自燃。
車輛配備“身份證”
“每輛運煤車都配備有特別‘身份證’,車牌碼、車型尺寸等信息都是提前錄入系統的,從車輛入廠到稱重過磅,再到采樣、計量等,全部通過讀卡器自動識別車輛身份信息,全過程沒有人為干預。”同華發電公司燃料管理部無人值守主管李燕介紹,這套系統于2010年上線,2021年3月完成了智能升級改造,改造后的系統變得更加“聰明”,獲取數據更加精準、快捷,原先一天的接車極限是300車約1萬噸煤,現在可以達到600車,翻了一番,去年11月能源保供非常時期,每天最高達到了700多車2.4萬噸,明顯優勢發揮了出來。此外,在人員方面,原先磅房6名工作人員24小時輪流值守,現在只需要配備2名員工,處理一些故障或進行車輛導流等機動工作。
據了解,日前,同華發電公司通過了《基于雙碳目標下煤場管控系統的研究與應用可行性研究報告》,公司將從6月份開始進行煤場“三線”改造,實現全方位智能管理,預計年底前完成。燃料管理部主任薛學敏表示,此次改造將打通“ 智慧運輸線”,實現運煤車輛的燃料驗收全過程無人值守;打造“智慧樣品線”,實現采樣、送樣、制樣、化驗等環節的人樣分離,隔絕人為干預;建成“智慧燃煤線”,提高卸煤、存煤、上煤環節的管理水平。燃料智能無人值守管理系統上線后,入廠、入爐熱值差將得到有效控制,預計每年可節省燃料成本600余萬元;還可以裁減燃料出、入廠管理、采樣、計量、制樣等10多個人工操作崗位,節支約200萬元。
“精粗”搭配更科學
“4月15日,公司2021-2022冬季供熱工作圓滿結束,社會用電量下降,及時調整了燃煤摻燒策略,確保綜合效益最大化。我們每天組織召開兩次專題會議,多部門協同運作,考慮現場設備、機組負荷、現貨報價等綜合因素,以電定煤,實現精準上煤控制,保證高負荷‘帶得上’,低負荷‘壓得下’。”薛學敏表示,近年來,同華發電公司不斷提升燃煤摻燒工作水平,千方百計降本增效,尤其是2021年冬季,燃煤價格屢創新高,為確保當地老百姓溫暖過冬,公司派專人24小時駐礦盯守,從調運計劃、運輸安排、燃煤驗收、接卸,到采、制、化及配煤摻燒等各流程密切配合,保證了兩臺機組“口糧”供應,履行了服務民生的國企擔當。同時,通過科技化手段,對鍋爐燃燒實時配煤計算,全年累計摻燒低熱值煤、高硫煤58.7萬噸,節約燃料成本1200多萬元。
“配煤摻燒工作講的是科學,鍋爐吃‘精糧’太浪費,‘粗糧’又會出現結焦等‘消化不良’癥狀。”薛學敏說,這里的煤炭都是經過“精粗”搭配好后進入爐膛的,我們的原則一是實施入爐煤精準摻配,在滿足生產需要的前提下,摻燒部分低熱值及高硫煤,控降燃料成本;二是根據熱值、硫份及運雜費等合理制定燃煤采購計劃,貨比三家,采購經濟性好的煤;三是投運了煤泥烘干項目,對水分在20%以上的煤泥烘干到12%左右,提高了煤泥的熱值,增加煤泥的摻配量;四是通過燃煤智能化管理系統,用大數據指導燃煤摻配工作。
智領未來,勢在必行。談起燃料管理智能化建設的長遠打算,同華發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甄裕表示,將探索和逐步運用國內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讓員工在遠端集控室即可以完成采樣、制樣、卸煤、入爐取料、盤點等工作,讓這些工作變得更加輕松、簡單。
責任編輯:張立寬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資訊排行榜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資訊熱門推薦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