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運業:超350艘貨輪堵在港口排隊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港口基礎設施落后的弊端凸顯,全球海運行業正面臨65年以來最大的困境。全球目前約有超過350艘貨輪堵在港口排隊,導致延遲交貨和貨品價格上漲。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美國西岸的洛杉磯和長灘,目前就有22艘船在等待泊位,船只至少要等12天才能停妥下錨,并卸除船上的貨物,之后再分別運往全美的工廠、倉庫和商店。
物流公司瑞士德迅集團的實時數據顯示,全球目前有353艘貨輪被困在港口外,數量是今年稍早的兩倍多。航運問題造成庫存短缺和交貨延遲令物價抬高。船卡在海上排隊期間,岸上的各類存貨逐漸短缺,造成物價上揚,這樣的情況在疫情期間突出地反映在“網購物流”。
造成全球貨運阻塞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各國在疫情期間的邊境管制,以及許多工廠被迫停工,危及整個供應鏈的順暢,導致主要海上運輸路線運費飆升。此外,長期以來港口基建配套設施不足的問題也暴露無遺。
在疫情暴發之前,港口就面臨升級基礎設施的壓力,例如自動化運作、脫碳物流,以及建設能應付越來越大船舶的設施。
交通運輸情報公司首席執行官曼納斯說:“港口迫切需要投資。過去一年,港口基礎設施已不堪重負。”
全球第二大貨柜航運集團MSC執行長托夫特表示,行業當前的問題非一朝一夕形成,“港口綜合設施舊了,容量有限,且為日益巨大船只提供服務的能力也受到限制。”
過去數十年來,為了以規模經濟降低運輸成本,貨輪越來越大,同時也需要更深的碼頭和更大的起重機。以新起重機為例,從下單到安裝需18個月,港口因此很難快速響應需求的變化。
IHS Markit海事和貿易部門副總監穆尼認為,部分港口可能早就“低于標準”,無法接納新的巨型貨輪。孟加拉國和菲律賓等新興市場在疫情前就總是出現港口堵塞。穆尼說,改善基礎設施只能解決部分問題,疫情也凸顯出整體供應鏈需要再加強協調、交換信息和數字化。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8-16 08:19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8-16 08:19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