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與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過渡期的最后一天
6月25日是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與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過渡期的最后一天。
地方政府補貼將取消
也就是說,過了今天,新能源汽車的,而。整體的補貼退坡幅度將超過。
補貼減少,對新能源車市場有什么影響?新能源車會漲價嗎?
01
“低補貼時代”來臨
車企門店密集促銷造勢
在北京某新能源車的4S店,許女士一家利用雙休日來看車。許女士目前開的是只有180公里續航里程的小型轎車,近期想置換一輛續航里程更高的SUV。
當得知補貼退坡的消息時,她便急切地要現場試駕。
北京消費者許女士
:我覺得能趕上補貼的末班車也行。我之前買的車也有補貼,補貼得還挺多,我覺得挺合適。
雖然擔心補貼退坡后車價上漲,但一些消費者還是有著多方面的考慮。
丁先生在今年3月份拿到新能源車的購車指標后,一直處于觀望中。
北京消費者
:肯定著急啊,要不然現在也不至于來看車。
不少新能源汽車4S店都在進行密集造勢
采訪中,央視財經記者發現,在過渡期倒計時的最后幾天,。
退坡漲價前最后一次廠家直銷會
北京一家某品牌新能源車4S店,門口的藍色促銷橫幅寫著“”。而在店內的優惠活動也持續到6月25日。
某品牌新能源汽車北京門店銷售經理胡宏濤
:現在有一個促銷活動是優惠2萬元,6月25日之前要完成上牌。昨天,店里有11臺左右的車集中上牌。
多家新能源車4S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當前的促銷和優惠都會在6月25日之前截止,而之后會調價多少還沒有得到具體通知。
而一些車企也通過官網等各種渠道發出補貼退坡的通知,讓消費者了解補貼減少即將帶來的購車成本增加。
某品牌新能源汽車北京門店總經理李曉峰
:目前400公里續航的車子,國補加地補有5萬元,500公里續航是159800元起。但是,國地補退坡之后,補貼是在22500元左右,應該是要。
02
補貼少了
新能源車會漲價嗎?
對一輛新能源車來說,補貼大幅減少,能達到2萬多元。
那么,新能源車是否會集體漲價?對此,央視財經記者采訪了幾家新能源車企,他們對此的態度各不相同。
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連慶鋒
:有的產品可能是不變,有的產品有可能會有微調,有的產品里頭甚至還會調低價格。
比亞迪汽車公關總監楊昭
:6月25日之后,比亞迪全系的新能源汽車終端的指導價格保持不變。
威馬汽車董事長沈暉
:威馬汽車根據用戶的反饋和市場的不同需求,暫不調整產品的售價。
如果漲價,會造成終端市場價格的震蕩,如果不漲,車企和經銷商就需要自行消化
此次大幅度的補貼退坡,給新能源汽車的定價策略帶來了挑戰,。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是諸多車企面臨的難題。
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連慶鋒
:今年很特殊,一方面我覺得是補貼退坡帶來成本的壓力;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其實我們看到整個市場競爭的壓力。
據業內人士介紹,補貼退坡后,新能源車企面臨的壓力一方面來自成本。但隨著技術的快速進步,制造成本在下降,一定程度可以化解補貼的退坡。
拿占整車成本40%的動力電池為例,市場上主要應用的三元鋰電池3年前每瓦時的成本是3塊錢,而目前已經下降到1塊2毛錢左右。
比亞迪汽車公關總監楊昭
:動力電池成本下降的話,能夠不斷地減降低整車的生產成本。越往后,這塊成本應該是越來越低,隨著規模的增加、技術的普及,就會逐漸地降成本。
03
專家:
未來新能源車實力為王
面對新一輪的車市大洗牌,新能源車將靠什么站穩腳跟呢?
在車市集體遇冷之際,新能源車又在這個盛夏遭遇補貼退坡。
原來依靠政府補貼的企業和實力較弱的企業很難在更激烈的競爭中存活
專家表示,隨著補貼逐漸退去,我國新能源汽車將逐漸步入新的階段,競爭將更為激烈。。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汽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顯軍
:沒有補貼,對于技術不行規模又不夠的企業,它的成本下不來,價格也下不來,這部分企業最嚴重將面臨淘汰。
專家表示,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步入了2.0階段,技術漸趨成熟,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續航里程突破500公里,能夠與燃油車正面競爭。
過硬的產品力和品牌力
然而,新能源汽車要在市場上真正立足,本質上還是要靠,以及規模生產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會長 董揚
:地方對于車型的選擇、廠家的限制不會再有了。本來北京補貼有地補,優先考慮北汽的產品,實際是對買車者的限制,會影響技術路線??傮w利益來看,。
當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勢頭并不穩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期公布的5月銷量數據顯示,近年來,高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已暫別高增長,進入了低速增長階段,5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10.4萬輛,同比僅增1.8%。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汽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顯軍
:今年銷量是125萬輛,到2020年的時候,銷量會達到200萬輛,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新能源發展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的問題,還是一個規模的問題。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