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發布《綠色發展行動計劃》 助推我國海洋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
6月10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 “中國海油”)首次發布了《綠色發展行動計劃》(下稱“《計劃》”),從綠色油田建設、清潔能源供給和綠色低碳發展三個層面,形成了中國海油綠色發展的整體框架和發展思路,助推我國海洋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綠色發展行動計劃》明確了中國海油近期2020年、中期2035年和遠期2050年三個階段的綠色發展目標,推進實施綠色油田、清潔能源和綠色低碳三方面的具體行動計劃,其中包括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產業開發等新能源新業務。
根據設定的目標,到2020年,中國海油綠色低碳主要指標同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相比2015年實現碳減排量320萬噸;2050年,中國海油綠色低碳整體指標同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完成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全面建成中國特色國際一流的清潔能源生產和供給企業。
中國海油總經理汪東進表示,《計劃》的正式發布為中國海油可持續發展明確了行動綱領,指明了綠色發展方向,該公司各業務板塊將形成具有節點控制、操作步驟和保障措施的綠色發展細化方案。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該《計劃》獲悉,中國海油綠色油田計劃,將以堅持“保護優先、綠色開發”的理念,踐行“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綠色油田。著重從加強建立海上油氣田開發綠色環保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油氣開發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共融共生的長效機制、加強油氣開發中副產資源和能源的綜合利用能力、努力提高油氣生產過程中環境友好水平和控制“三廢”排放、逐步提升環境風險分級防控能力等方面,實現油氣田開發的綠色發展。
清潔能源計劃則堅持“增儲上產,穩油增氣”的發展原則,在進一步加強海上天然氣勘探開發的同時,加快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加大投資力度,建成煤層氣產業基地;加快致密氣區塊產能建設,迅速提高致密氣產量規模;進一步加大外圍區塊的勘探力度,力爭實現多區塊商業發現;積極獲取新的煤層氣區塊和頁巖氣區塊。此外,增加液化天然氣(LNG)供應量,加強LNG接收站新建和擴容、陸上天然氣管網建設及下游終端利用設施建設。
中國海油還提出,以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原則,通過構建大型園區化和集約化的煉油和化工產業基地建設,不斷突破清潔生產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升級,保證優質清潔煉化產品供給。
值得一提的是,《計劃》明確,堅持發揮自身產業鏈的專業優勢,發展新能源新業務。大力推進海上風電產業開發,積極探索天然氣水合物商業化開發,拓展能源業務新領域。同時,持續關注氫能和海洋能等技術的發展動態和產業化進程,積極開展專項研發工作,推動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此外,發展天然氣和LNG分布式利用為主的冷、熱、電聯供能源服務業務,提供高效用能解決方案,創新能源供應新模式。
綠色低碳計劃,以推進全產業鏈生產過程節能增效、數字化發展和全過程控碳,積極響應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要求,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以持續打造綠色終端、綠色煉廠、綠色化工廠、綠色電廠、綠色LNG接收站、綠色煉化產品、綠色裝備制造等綠色制造體系,實施公司綠色低碳轉型升級;以積極推進生產過程治污減排工作,嚴格控制廢氣、廢水和廢固的監測和處置,加強節能減排環保產業發展,履行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
發布會上,中國海油董事長楊華表示,作為國有大型能源企業,中國海油已將綠色低碳確立為公司長期發展戰略,公司將構建自身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持續加大清潔能源供應力度,助推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改善國家生態環境,打贏藍天保衛戰,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高質量綠色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中海油首次涉足風電業務,始于2006年,中海油當年在渤海灣建成了國內第一個海上風力發電站。
2007年,中海油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新能源公司)成立,風電業務一度是該公司布局重點,其他業務還包括煤制氣、動力電池、生物質能、太陽能及氫能等。但新能源公司除2012年外,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2014年以來,中海油開始大幅剝離風電業務,并提出將油氣主業擺在突出位置,新能源公司也在之后被解散。
截至2018年9月底,中海油實現未經審計的油氣銷售收入約為479.3億元,同比上升33.4%,主要得益于國際油價上升。期內,中海油平均實現油價71.55美元/桶,同比上升40.7%;天然氣平均實現氣價為6.26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上升3.4%。
“國際油價維持在50-70美元/桶之間時,中海油的勘探開發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依然是盈利的。”袁光宇表示,雖然去年四季度國際油價暴跌,但中海油并未因此收縮勘探開發支出,因為目前油價尚在其可承受范圍之內。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