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慶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穩中有進
2018年,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發生深刻復雜的變換,重慶傳統工業遭遇歷史性下滑,工業戰線困難不小,重慶奮勇創新,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大數據智能化引領,推動重慶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工業運行呈現穩中有進、進中出新的態勢。
2019年1月11日,重慶市召開2019年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重慶市市長唐良智、副市長李殿勛出席大會并講話。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陳金山在會上作《智能化引領 高質量發展 奮力開創工業和信息化事業新局面》的報告,總結回顧2018年工作,安排部署2019年主要預期目標:全市規模工業產值增長6%,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4%,規模工業利潤增長5%。
陳金山表示,2018年度重慶市經信系統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智能化發展初顯成效,智能化產業快速崛起,高質量發展步伐更加堅定,抓項目促發展成果豐碩,用情用力用智服務企業氛圍更加濃厚。在全市加速推動智能化戰略,產業的升級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一路向好,各項指標取得了喜人的成績,預計全年規模工業產值增長2.8%,工業投資增長7.3%,重點支柱產業“七增兩降”,特別是電子、醫藥、材料工業產值分別增長12.2%、11.8%和20.2%。
智能化發展初顯成效
據介紹,2018年重慶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并成為智博會永久會址,共吸引30多個國家和地區、2萬余名中外嘉賓、537家企業參展,簽訂智能化項目501個,為全市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智能產業快速崛起,基礎不斷得到夯實,集成電路、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手機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實施,其中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產量增長50%以上,智能手機增長28%。全年智能產業實現銷售收入4640億元,增長19.2%。
制定出臺智能制造實施方案,實施203項智能化改造項目,認定76個市級示范性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生產效率平均提升67.3%,不良品率降低32%,運營成本降低19.8%。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重慶)啟動運行,中移物聯網等一批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臺相繼建成,企業“上云上平臺”基礎進一步夯實。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7%,占工業投資比重的31.7%。
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定
2018年,重慶重點產業政策進一步完善,先后出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互聯網+先進制造業”扶持政策,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等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5%和14%,占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22.5%和17.5%。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企業1294家、增長63%,規模工業企業研發投入320億元、增長13.9%,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由上年的1.35%提升至1.4%。有研發活動企業2300余家、增長20%,中國汽研、山外山成為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耐德能源裝備獲評全國質量標桿企業,萊美藥業、賽特剛玉產品獲得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認定。智能網聯汽車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正式成立,工業大數據、先進功能纖維、機器視覺等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有序推進,新培育各類企業研發機構158家,創新生態體系不斷健全。
同時,2018年重慶淘汰191戶企業燒結磚瓦落后產能,化解5萬載重噸船舶、245萬噸水泥、87萬噸煤炭過剩產能,處置僵尸企業48戶。重慶市2017年度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工作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
抓項目促發展成果豐碩
2018年,重慶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1119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37個,50億元以上項目42個。特別是比亞迪20 Gwh電池、聯合微電子中心、紫光“智能安防+AI”、華潤微電子功率半導體、SK電子氣體等一批重大項目的成功落戶,進一步增強了重點產業的發展后勁。推動京東方第6代柔性面板線、SK海力士二期、深科技智能制造產業園、長城汽車等54個億元以上項目實現開工,福特高級乘用車、OPPO智能生態科技園、瑞潤汽車電子、神華薄膜太陽能電池等一批重點項目序時推進實施,讓重慶工業投資從下半年開始企穩回升,態勢積極向好。完成技改項目1200余個,技改投資990億元,增長20.7%,占工業投資比重39.7%。推動萬國半導體、華峰高端鋁材、藍黛變速器、華峰己二酸三期、鑫景特種玻璃、翊寶科技等118 個億元以上項目實現投達產,合計新增產值1100億元,對全市工業產值增長率超過100%。
用情用力用智服務企業
2018年,重慶扎實推進興轉促行動,積極開展民營企業大走訪,在全經信系統開展“服務區縣、服務園區、服務企業”專項行動,僅經信委機關干部累計下基層就達690人次,幫助基層和企業解決實際問題414項。大力推進審批制度改革,一般工業項目拿地至開工審批時間由50天壓縮至15個工作日。在全國創新開展中小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款改革試點工作,持續優化轉貸應急機制,解決過橋資金310億元,支持小微企業票據貼現680億元,鼓勵掛牌企業融資600億元,促進融資服務機構助力企業融資110億元,全年降低企業融資成本8.9億元。同時新設立中小企業13萬家,新增“專精特新”企業259家、“小巨人”企業30家、“隱形冠軍企業10家”,認定市級樓宇產業園134個、市級小企業創新基地185個,創新國家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11個,簡稱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10個、市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116個,集聚各類服務機構1200余家,服務企業超過2萬家。
2019年工作安排
陳金山在大會上宣讀了2019年重慶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全市規模工業產值增長6%,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4%,規模工業利潤增長5%,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5%,智能產業產值增長27%,工業投資增長10%,技術改造投資占比40%,規模企業研發投入增長10%。
同時,在如何謀劃和推動2019年的工作上,陳金山提出要突出“四個聚焦”定位全年工作方向。一是聚焦高質量發展。緊盯全球產業價值鏈中高端,形成傳統產業升級發展與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產業新格局;二是聚焦智能化轉型。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大力提升制造業生產效率和水平,切實增強產業競爭力,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促進更多企業“上云上平臺”,實現產業智能化轉型發展;三是聚焦創新驅動。抓好“技術、產業、應用、人才”等創新要素的協同發展是增強創新動力的關鍵,創新能力的提升是重慶制造業走出困境的唯一路徑;四是聚焦精準服務。
要突出“八個著力”全面構建先進制造業體系:著力發展壯大新興產業、著力推動重點產業升級發展、著力推動智能化改造、著力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著力推動產業園區轉型發展、著力推動中小企業發展、著力降低企業生產成本、著力辦好第二屆智博會。
要突出“六個強化”確保全年目標全面完成:強化運行調度、強化項目管理、強化招商引資、強化基層服務、強化安全生產、強化黨的建設。
“我們既要直面工業經濟增長乏力的嚴峻挑戰,承受指標下行的巨大壓力,又要緊抓產業轉型發展的良好機遇。”陳金山最后說,2019年對重慶工業發展而言,是極其重要和關鍵的一年,要肩負起重振重慶制造的歷史責任,為重慶工業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面。
編輯 : 左宗鑫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