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信貸投放并非越多越好 7月金融數據應該怎么看
冉學東
8月11日,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數據顯示,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459億元,同比少增3498億元;新增社會融資規模5282億元,同比少增2703億元。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0.7%,增速比上月末低0.6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2.3%,增速比上月末低0.8個百分點。
這樣一份金融數據出臺,市場上有很多誤解,大多認為經濟需求仍然疲軟,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還在底部徘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還有更大空間等等。
【資料圖】
如何正確看待這個數據?從單月來講,這個數據的確超出預期的弱。但是我們看問題不能僅僅只看局部,要看全面,對于一個經濟體的融資而言,僅僅看一個月的數據,顯然屬于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類似于盲人摸象。
從半年甚至一年的角度看數據,并且看數據的走勢,各種數據進行橫向縱向比較,才是比較正確的方式。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一點,用半年的時間,無論從人民幣信貸還是從社會融資方面看,這個增加幅度都是相當可觀的,尤其信貸方面。
2023年前7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6.08萬億元,同比多增1.67萬億元。2023年前七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2.0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069億元。
與去年上半年比較,2022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3.68萬億元,同比多增9192億元。7月份貸款增加6790億元,同比少增4042億元,前7月共增加了14.36億元,同比多增加了5150億元。那就是說今年前7月比去年前7月多增加了近乎2萬億元。
再看社會融資,2022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2萬億元,2022年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561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億元。前7月社會融資增量是21.7661億元,同比多增加2.9萬億左右。
從社會融資方面看,增量規模相對比較弱,但是規模也已經夠龐大了。
從貨幣發行來講,去年7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57.81萬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個和3.7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6.18萬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個和1.8個百分點
貨幣方面,今年前7月相比去年要弱,可能主要受房地產市場不景氣,一些影子銀行和表外融資受到一定的影響,社會融資增量規模下降,導致貨幣發行增速下降幅度較大。
從以上可以看出,盡管前7月貨幣發行增速有所下降,但是社會融資結構進一步改善,發放給實體經濟的信貸增速相當可觀,而隨著房地產市場供求形勢發生歷史性逆轉,房地產業的風險正在釋放,金融機構防范風險的意識增強,在這塊貨幣融資進一步收縮是符合金融發展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也就是社會融資跟經濟發展增速相一致。
就7月而言,每年的7月信貸和融資增速都比較弱,比如2022年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561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6790億元,同比少增4042億元。跟今年的情況如出一轍。
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亮點一方面是銀行早投放早受益,貸款緊著往前半年趕,下半年的7月份都比較少;另一方面,每年6月都是季度考核關口,銀行沖時點,6月發放貸款都比較高,剩下給7月就比較少。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這句表述是有前提條件的,必須把控制風險放在前面,如果不顧風險,盲目房貸,實體經濟投放過量的貨幣信貸,會導致資源錯配,杠桿過高,負債過重,不僅不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而且會有害,更有甚者,會引發風險,這是金融業的一個基本規律。
在我國有這樣一種傳統觀念,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就是要信貸貨幣投放高,社會融資量大,這種觀念早已過時,非常有害。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網絡快報排行榜
-
2023-08-13 06:21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網絡快報熱門推薦
-
2023-08-13 06:21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